第九百六十四章 再次拒绝(1 / 2)

加入书签

出了墨府之后,七望世家主集体登上了一辆马车,马车上的气氛十分的沉闷,谁也没有想到墨家子竟然胆敢拒绝五姓七望,这让信心满满而来的众人十分难堪。

“诸位!既然墨家子不识抬举,下一步我等五姓七望应该怎么走!”郑氏家主不由皱眉道。

“狂妄自大,墨家子以为还是先秦墨家势大之事,墨家已经衰败千年,好不容易才有点起色,墨家子就开始夜郎自大了。”王氏家主冷哼道。

“只要我等将墨家村的那点基业毁了,墨家子定然乖乖地就范。”博陵崔氏家主冷酷道。

“可!”

一众世家主纷纷点头,赞同崔氏家主的提议,五姓七望沉寂了二十年,竟然都快要被人忘记了,连刚刚复兴的墨家都不放在眼中,既然如此那就拿墨家开刀,以震慑世人。

“诸位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我等想要击败墨家,我们的一个老朋友恐怕更想击败墨家。”清河崔氏家主突然道。

“崔兄所说的是!”王家主若有所思道。

“儒家孔德胜!”清河崔氏家主自信道。相比于五望七姓和墨家的矛盾,儒家和墨家这两个千年的对手,恐怕更想击败对方。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崔兄此计果然妙!”王家主拍案叫绝道。

“然而,儒家想要奋进就是因为墨家的突然崛起,如果我等联合儒家击败墨家,没有了墨家这条鲶鱼,大唐定然会恢复原样,我五姓七望也会高枕无忧。”陇西李氏家主道。

“既然如此,那我等就去会会这位老朋友!”崔氏家主朗声道。

七人忽视一眼,缓缓点头,马车缓缓转向,朝着孔府而去。

“诸位兄台,一别三十年,诸位别来无恙呀!”孔府之中,孔德胜看到多年的老友到来,不由朗声大笑道。

“是呀!当初我等齐聚长安求学,乃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没有想到一别三十年,再见之时已经是满头白发了。”博陵崔氏家主感叹道。

“见过诸位前辈!”孔颖达上前拱手行礼道,孔颖达虽然是朝中重臣,然而见到过这几个老古董,无论是地位还是辈分都是要执晚辈礼。

“孔祭酒乃是孔家最优秀的后辈,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王家主不由赞叹道。

“诸位前辈过奖了,颖达这点成绩不值一提。”孔颖达谦虚道。

“听说孔家人才济济,非但孔祭酒位居朝堂高位,更有一个后辈立志开创言同音之法,只身入僚州,颇有孔圣周游列国之风,实在是让人羡慕呀!”卢氏家主交口称赞道。

“哪里哪里,五姓七望世家乃是书香门第,家传渊博,家族子弟更是人才济济。”孔颖达相互吹捧道。

众人寒暄一阵,这才纷纷落座。

“诸位老友大都一二十年未出本郡,今日不知道是什么风将诸位一同吹到了长安城。”孔德胜朗声道。

王家主神秘一笑,看着孔德胜道:“孔兄不是二十年未出曲阜,还不是一样不远千里来到长安城。”

孔德胜眼神一闪,和一众老友互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纵声大笑,彼此心照不宣,都知道他们前来的原因恐怕都是因为墨家。

“想当初我等在长安城义结金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今我等听闻孔兄只身入长安城,乃是为了解决儒家的心头大患。今日我等前来乃是要相助孔兄一臂之力。”郑氏家主朗声道。

“诸位所说的莫非是墨家!”孔德胜不在绕弯子,直言道。

“然也!”郑氏家主郑重点头道。

孔德胜一脸讶然的看着郑氏家主,再看着有转头看了看其他老友,其他世家之主一脸郑重的点了点头,一副赴汤蹈火义不容辞的神色。

“那不知诸位老友如何相助儒家。”孔德胜并未为之所动,而是皱眉道。

郑氏家主一脸傲然道:“我等五望七姓决定联合起来,只要我们登高一呼,定然可以让墨家商路断绝,货物滞销、工人流失,不出半年墨家村定然山穷水尽,失去了墨家村的墨家,又算得了什么?”

孔德胜微微摇头道:“墨家村有墨家村银行这个聚宝盆在,更是拥有百万贯的存款,这点损失根本不会伤筋动骨。”

王家家主点头道:“这个好办,只需我等一声招呼,存钱进入世家的商户和世家都会纷纷从墨家村银行提钱,那些泥腿子最是见风使舵之人,只要形势不对,相信定然跑得最快的那一批人定是他们,到时候墨家村的货物卖不出去,墨家村银行大量亏空,哪怕是墨家子是诸葛孔明在世,恐怕也没有翻身之力。”

孔德胜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如果五姓七望真的如此之做,那恐怕墨家子还真的撑不了多久,一想到可以轻易将儒家千年的对手击败,孔德胜不禁心潮澎湃。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五姓七望如此鼎力相助儒家,恐怕不会如此简单吧!”一旁的孔颖达突然出声道。

孔德胜顿时一顿,孔颖达的话可谓是一句惊醒梦中人,作为七人多年的老友,他可是亲眼见到过七人吃人不吐骨头的真面目,平日里极为爱惜羽毛的他们竟然不惜放下身段去对付墨家,显然有更大的诉求。

王氏家主眼神一闪,深深的看了孔颖达一眼道:“朋友之间的帮助自然是相互的,不过孔贤侄放心,这一次只需孔家帮助我等一个小忙即可。”

“但说无妨!”孔德胜爽朗道,他原本还想再加上一句,但凡只要是孔家能够办到的再所不辞,不过有了刚才孔颖达的提点,孔德胜还是艰难的将这句话咽了下去。

王氏家主郑重道:“我等想让孔家停止改造小学,恢复私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