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三十一节 不复当年(2 / 2)
杨熊近五十岁,中等身材,满脸的络腮胡子,看起来极是威猛,但是他的眼睛却有些细长,时不时的有精光乍现。他年轻的时候和李斯一起在吕不韦的府里做过门客,当时就相交甚好。后来李斯成为秦王赢政身边的重臣。仕途一帆风顺,而他却官运不畅,最衰的一次就是跟随李信伐楚,被项燕打得落花流水,要不是李斯帮忙,他连脑袋都差点保不住,后来戴罪立功,在王剪手下听令,总璀四功折新做到了校尉点职。可是也就到此为止了。野刃入下平定了,没仗可打了。
帝国建立之后,他又跟着蒙恬到北疆和匈奴人作战,苦熬了几年,总算熬到稗将的位置,又得到了公子扶苏的赏识,可正是因为这点赏识,他又到了霎。始皇帝驾崩,扶苏自杀,他也被下了狱,打得死去活来,差点送命。又是李斯看在旧情的份上,把他从大狱里捞了出来,扔到他长子三”守李由的帐下。吴广攻蒙阳,杨熊力战,多有战功,又慢慢的升到了校尉的位置,这次李由给他一万多人,实再上已经把他当一个。将军看待了。杨熊十分感激,决定一定要解大梁之围,替李由挣脸。替李斯挣脸,他知道,李斯和赵高面和心不和,眼下正是争权夺利的紧要关头。如果能立有大功,李斯的底气就更足了。
多年的挫折也不是没有好处,那就是养成了杨熊坚韧的性格和谨慎的习惯,他听说对面有魏军主力挡住去路,并没有紧张,也没有掉以轻心。虽然说魏军不希望在大梁城下被内外夹击。赶到离大梁一百多里的博浪沙来阻击他合情合理,可是他还是派出了斥侯,泅过鸿沟,赶到大粱城下打探军情。斥候还没有回来,他小心的守着营盘,在大帐里推演所有可能的情况。
对面有两万多魏军,主将是魏相项诧,项俏是楚国人,项燕的重孙,一想到项燕这两个字,杨熊的眼皮就不住的跳,当年李信二十万大军被项燕打的惨败的情景就不由自主的浮上脑海。副将是拍直,骑将是武满,步将是皇欣,前军是周叔,这几个人都是魏军中的人,一个也不错,和杨熊先前得到的消息完全相符。现在只有魏豹不见踪影,看样子应该在防备大梁城秦军的后军之中。
“丰规中矩。
。杨熊暗自占了点头:“项家世代为楚将。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骑将冯敬撇了撇嘴:“将军何必担心,魏军虽然人多,可是未必是我军的对手
冯敬是武信侯冯无择的儿子,和右承相冯去疾同宗,陇西人,精骑术,他二弟冯代在长城军团王离军中任骑将,他在三川守李由于下,比起冯代来差得太远,老子冯无择一直觉得他不如冯代,似乎有意要将爵位由冯代继承,他一直觉得不甘心。这次解大梁之围。他一心要立个大功,给老子看看,究竟他和冯代哪个更强。眼看着就要到大梁了,一听说魏军赶到博浪沙来阻击了,冯敬更是欣喜若狂,急着要向杨熊请战。没想到杨熊扎下营塞,却有按兵不动的意思,这可把冯敬急
了。
“不可大意!魏军人数两倍于我,又是项坨领兵,我军处于劣势,只能先摸清魏军的情况再说。”杨熊叹了口气,有意无意的看了冯敬一眼:“我们败不起啊
冯敬一直看不起杨熊,觉得他这把年纪才做到校尉,还是因为李斯的交情,实在算不上能将。可是军中法度很严,杨熊又深得李由信任,他也不敢当面顶撞杨熊。现在一听杨熊这句话,他也想到了咸阳的局势,李斯和赵高固然是面和心不和,他的族宗冯去疾同样和赵高不和,冯去疾和李斯已经因为利益关系站到了同一阵线上,如果李由打了败仗,那么赵高就会更得势,相应的,冯去疾的日子就难过了。
冯敬理解了杨熊的谨慎。他们有一万余人,魏军有两万多,两倍于已,就算魏军战力不强,可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他们输不起。
“大人。那你打算怎么办?”冯敬的态度缓和了下来。
杨熊淡淡的一笑,世家子弟到底是世家子弟,理解起这些尔虞我诈的事情一点就透。他不动声色的说:“冯君也不用太担心,我已经派出斥候去大梁城下打探情况。如果魏军全部撤离了大梁,那么大粱之围已经解了,我们解围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根本无须和他们决战。如果魏军是分兵前来阻击我们,大梁城下还有兵力的话,那就更好了。”
冯敬恍然大悟,喜上眉梢。对啊,魏军分兵,大粱就安全了,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大半,至于是不是要大破魏军,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了。当然了,如果魏军的兵力分配不当,他们还有机会分两次吞掉魏军。魏军看起来很妥帖的分兵方案,实际上是给了他们一个分而击之的上好机会。
那么对面的魏军究竟是不是如他们的战旗表示的那样有两万多人呢?
“大人。明天是不是要试探一下魏军的实力?”冯敬有些按捺不住兴奋。
“当然要试一下。”杨熊握紧了拳头,沉声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