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凶猛(1 / 2)

加入书签

在得知他表哥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都没有顺利“拿下”罗夏至后, 梁少爷对他大大嘲讽了他一番,然后欢乐地回到苏州去了。

同时带走的,还有准备在最后一个暑假里勤工俭学的黎叶。

今年高中毕业的他, 提前考取了东吴大学, 等开学就能去念书了。

到了这里罗夏至才知道,原来早年民国的学制和未来完全不同。

在还没有全国统一高考的现在, 如果要上大学,是需要学生自己拿着报名费, 一间间学校去考的, 每间学校入学考试的时间都不一样。

而这些大学和专科学校,也不拘学生念过几年的书,如果你有本事, 小学毕业能考进来也完全不是问题。

当然了,也不乏有些人年纪一把,都奔三奔四了还在学海里沉浮,从年头考到年尾, 也迟迟上不了岸的人呐。

黎叶倒是非常争气,才考了第一间学校就被录取了。

罗夏至问他为什么不考上海的大学,他回答学费太贵,勤工俭学也好, 半工半读也好, 都读不起。

而且他欠三少爷太多, 这些年读中学吃喝住宿都没花过钱,他不想自己大学的学费也是由罗家出。他已经长大, 希望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等将来读书出来后, 要回来报答三少爷。

听他年纪那么小, 倒是极有志气,罗夏至也说不出什么了。

东吴大学距离梁少龙的工厂不远,于是他就打招呼让黎叶进梁少龙的工厂里勤工俭学,并且嘱咐他以学业为重,不要因为工作耽误了读书。

黎叶年纪虽然轻,但是因为遭遇家变后性格比之同龄人稳重的多,而且读书成绩着实不坏,英文和理科尤其的好,有他在梁少龙这个半文盲身边,也算是个助力。

已经虚岁十七岁的少年抬起还略显稚嫩的光洁下巴,对着火车站上特意前来送行的罗夏至和顾翰林不停地挥手,直到火车远远地开出了站台,他依然试图将脑袋伸出车窗看着渐渐变小的两人——然后被梁少龙一巴掌打了回来。

“不要命了啊,旁边树枝没看见么,一会儿捅死你!”

梁少龙骂骂咧咧地从兜里掏出一块手帕,扔到了正不断掉着眼泪的黎叶的怀里。

“你别娘们唧唧的,你家少爷是个好的,你也必须做条汉子!”

梁少爷可不会安慰人,当年在百乐门、仙乐斯混日子的时候,最当红的舞女他都没哄过,更别说这种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了。

黎叶可不想丢罗夏至的脸,迅速地用手帕擦干后,把眼镜重新戴了回去——为了考上大学,时常熬夜读书,生生把自己熬成了一个近视眼。

“又是个‘小四眼’……”

梁少龙暗骂道,然后越看对面坐着的孩子越像一个人——颇有些当年罗夏至的感觉么。

虽然没有罗夏至长得那么标志,还带着一团孩气,也很有点书生意气了。

“都说吃谁家的饭,长得就像谁家的人。我看你是罗家的饭吃多了,长得越来越像那个‘小四眼’了。”

“梁少爷……”

“什么?”

“我这些年是吃‘食堂饭’长大的,吃的是中学食堂和职工食堂的饭……”

“滚蛋!”

————————————————

送别了梁少龙和黎叶,接下来就是为新一年的年中促销做准备了——历年惯例,春节之后生意清淡,端午节必须搞点花样经,才能让生意“起蓬头”。

何况今年还有对家出现,形势不明。

对于这家明显要和自家小弟开的时迈百货分庭抗礼的新百货公司,罗云泽倒是比罗夏至更加关心些。

“侬看到今天的《申报》了么?那家新的百货公司,就定在端午节当日开幕了,名字叫做‘摩登环球百货’。”

一手拿着烟斗,一手拿着报纸,现在已经很有“老爷派头”的罗大少爷从书桌后绕出来,对着坐在沙发上翻阅最新进口的美国时尚杂志的罗夏至说道。

“看到了,有很多我们家没有的新品,另外打折的力度确实厉害,要不是为了促销工作忙,我还想去看看开幕式,顺便也去买些东西呢。”

罗夏至晃了晃手里的杂志,“大哥的商行,在美国安排了买手吧?最近提醒他一下,要注意点高级钢笔和下一季女士香水的动向,我感觉这些东西应该在国内卖的出去。”

“你的眼光一向很好,我这就让秘书拍个越洋电报过去。”

罗云泽拿起电话,吩咐秘书办事。

随着时迈百货的扩展,罗氏商行也同样发展的蒸蒸日上。虽然比不上沙同洋行那样大的规模,但是在引入奢侈品,和国外日用品方面已经很有口碑。

以欧美最新时尚为潮流导向的时迈百货就像是一个展示窗口,不仅卖货,更卖的是罗氏商行的眼光和口碑。如今的罗氏商行,除了在美国之外,在世界各地,诸如日本、暹罗和欧洲等地都设有专门的买手,采购全球百货——“环球百货”这几个字,可不是浪得虚名。

也是依靠着罗氏商行的背景,时迈才有这样硬气的采购来源,能够得到最新的货物,并且将价格压低,从而笑傲上海滩其他靠着洋人和买办开设的洋行进货的普通百货公司。

而如今,这新的百货公司居然也是一家“环球百货”,还以“摩登”为名,那就非常有意思了。

“李家二兄弟祖籍广东,原本世代为农。大哥李兆业今年五十五岁,老二李兆基今年四十岁整。二十年前他们兄弟在美国旧金山掘金后发迹。李家老大还娶了一个妆匣丰厚的洋人寡妇,这才算是攒满了第一桶金。”

这段时间,罗夏至一直都在收集分析这“摩登百货”的资料。

“他们十年前回国后,先是在广东开设了一间洋行,靠着那位洋太太的路子,和香港那边的英国洋行搭上了关系,从此一发不可收。先是在广州开了一个百货公司,次年就在香港也开了一间。上海,已经是他们的第三站。”

“小打小闹,不足挂齿。”

罗云泽不以为意地笑道。

民国初年的香港和上海是没有可比性的,英国人治下的香港再繁华,于上海看来也不过比渔村稍好一些。毕竟那时候的上海,可是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是世界一流的大都市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