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襄阳尚在,独不见射雕郭靖(1 / 2)

加入书签

战争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动员、辎重、粮草,到斥候的放出、地形勘测、以及战略计划的指定,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除非你已准备完全。

比如隆兴北伐。

所以说,闪电战总是能无往而不胜,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然,最耗费时间的还是大军开动。

很多时候,人没有亲眼看见,就会想当然的以为。

觉得几十万大军都会很听话按部就班的行动。

实则不然。

尤其是在古代,几十万大军的队伍,从主帅的位置传个军令到最前方的先锋部队都要半天的条件,有多大的能力才能将大军完美掌控?

大军的开动,绝对不是主帅一句简单出发就能带过去的,从斥候到先锋到主力,哪一个不需要运筹帷幄的计划。

寻常时候,上千人的共同行动都极难协调。

何况十万大军。

人越多,就越发考验主帅的能力。

比如韩信,留下了韩信点兵多多愈善的谚语,这是帅才的极致体现。

若是寻常将领,你来掌控三十万大军的调动,不出问题才有怪事。

所以又有兵败如山倒的说法。

上万人的军队,如果前方溃败,那么后续部队就会大乱。

隆兴北伐符离之溃中,李显忠之才便不足以掌控数万人的撤退,被金人追着杀得丢盔弃甲,无比狼狈。

是以散仆中义的十万大军开动之后,大宋这边依然有条有理的进行相应布置,完全没有大军即将到达阵线的绝对紧张感。

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寻常百姓,哪里知道这些家国大事。

依然惬意的过着悠闲的小日子。

如果说在临安还有什么是李凤梧放不下的。

是自己手上那把画扇的主人,是那双淡蓝色如深海一般的眸子的主人。

那一抹异域风情。

李凤梧犹在牵挂。

一路西行前往京西南路,完全没有看见兵荒马乱的迹象。

没有千里无人烟的荒凉。

当然,也没有临安的繁华。

偏安的南宋饱经战乱,虽然如今人口略有回升,但终究达不到处处见村郭,日暮皆炊烟的盛世和平景象。

四月初夏,风景如画。

一路山清水秀,却洗不走李家小官人的苦闷。

从临安出发时,又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官家不这货不知道在想什么,竟然同意了柳相正的奏呈谏言。

朱文修通判襄阳府!

这纯粹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啊。

柳相正奏呈朱文修通判襄阳府,明显是让他带着任务来的,就是要掣肘自己,给自己小鞋穿。

这货通判襄阳,瞬间变成了自己的上司。

蛋疼的紧。

李家小官人心情哪里好得起来。

此次赴任襄阳府,李凤梧依然带了朱唤儿和李巨鹿,并去信建康,说明了一切情况,让原本打算来临安找自己的耶律弥勒暂时不要出来。

一旦打仗就会兵荒马乱,呆在建康要安全许多。

临安到襄阳,直线距离近一千公里,再加上东绕西转,完全的行程约莫一千三百多公里。

好在大宋官道修得极其发达。

一路晃晃悠悠,几乎用了半个月时间,才进入京西南路境内。

又三日,抵达襄阳。

襄阳府城位于汉江中游平原腹地。

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一岸襄阳府,一岸是襄阳县辖境内的樊城。

当然,此时的樊城规模极小,否则也不会在绍兴五年并入襄阳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