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不列颠战役 第二十六章雷达站(1 / 2)
清晨六点整,嘹亮的小号声响彻整个海港,军营一时间变得忙碌起来。士兵们在班长的带领下鱼贯从帐篷里走出,到营地旁梳洗,然后集体用餐,之后就是一连串的例常训练。
一切结束后,已经是早晨八点左右。
在这期间,一支从富热尔赶来的工程车队已经停靠在军营旁许久,十几辆卡车的后座堆着一些奇怪的金属架子和一些被塑料包起来的金属横条,数十名身穿国防军制服却没携带武器的军人围绕在车队左右,他们脸色轻松的互相交谈,直到圣马络驻军派出士兵前来,这才又走上运兵车,等待命令随时准备出发前往工地。
这支车队的建制很特殊,大部分车辆属于履带工程车,这些车的前部装着掘土的铲子、又或是吊装货物的工具。有些卡车上装载的也不是士兵,而是一些水泥袋和钢筋,在这些卡车后面整体停列着数辆体积庞大的水泥搅拌车。
“西顿博士!”
博格恩脸上明显带着尊敬的表情,在德国,能被称呼为博士那可是很荣耀的事情,头冠博士称号的人一般都是一些领域的顶尖人才。被博格恩尊敬称呼为博士的男子是一名年纪大约在五十上下的中校,不过这名中校的领章和肩章的图案上并没有作战部队的番号,说明他是一名非作战人员。
西顿中校显然是一位极易亲近的人,他脸上总是带着含蓄的微笑,说话的声音很洪亮:“啊!你好,下士先生。你们已经准备好了吗?”
博格恩这个班在将来的很常一段时间里负责为西顿中校的这个工程队警戒,西顿中校的工程队来圣马络的任务是在海港附近寻找一个有利位置建造雷达站和信息中转站的基地。
这是一项并不轻松的工程作业,他们需要在一周内建好雷达站,然后转战到法国最西部的布劳斯特海港,再次建造一个临海雷达站,如果有需要的话,他们还将再次返回到圣马络,渡船到圣赫利尔海岛建造一个信息中转站。当然,前提是空降部队在那时已经攻下英军据守的圣赫利尔海岛。
博格恩昨晚似乎休息得并不好,不仅带着黑眼圈,说话的声音也明显有些沙哑。他回身看向同有黑眼圈的格林,吩咐:“让车队出来,记得带足弹药以及各项补给品。”
他说的车队是一些武装装甲车,为了满足戎卫的需要,国防军一般会调出几辆受伤被留下来修理的装甲车让戎卫部队使用,这些受伤的装甲车虽然无法再次执行战地攻坚任务,但是留给戎卫代步还是可以的,有效的利用方式不但可以增强戎卫部队的机动性,另一方面来说,也有利于兵器的老、旧、新、损更替。
格林奔回军营,很快,两辆装甲车便发着‘轰隆’声,带着尘土驶了过来与工程队集合。
嘹亮的军号再次响起,庞大的车队同时发动引擎,噪音吸引了法国居民的注意,纷纷跑出家门观看。这些法国人的神情非常复杂,法国西部沦陷得太快,有些人根本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看到这么大的车队心里羡慕的同时,既又深深的感到畏惧。更多的人则是一边用仇视的目光盯视端坐在车辆上的德国人,又一边将亲人拉到自己身遭,彷佛这样可以增加一点点安全感。
第三帝国对法国德占领区采取的是怀柔政策,德占领区的军人很少会去打扰法国平民的生活,就是占领区内的政府构造也很照顾法国人的情绪,一般都是委派几名名义上是助手,实际上是控制者的工作人员‘辅助’当地政府的法国人治理占领区。
随着法国战败的趋势变得明显,法国的经济竞争力也遭受到影响,在法国西部工业城市大部份沦陷的如今,法郎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贬值。
在这个时候,各个法国西、北部的各主要交通要道皆被德军控制,占领区内的生活品都是由德军控部门从德国输入到法国德占领区,这些物品买卖时使用的货币当然不是正在贬值的法郎,而是使用第三帝国硬通货币帝国马克。这就造成一个很理所当然的现象,法国德占领区内帝国马克正在逐渐取代法郎的位置,成为主要的交易货币。
法郎的贬值间接造成了部份人的恐慌,为了应付这个局面,第三帝国控制的法国德占领区内的银行适量的采取了一项政策,那便是允许法国人拿正在贬值的法郎按照当日的国际汇率向银行换取稳定的货币帝国马克。
日用品的输入渠道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货币的更替也成了必然的事情,虽然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现,很多法国人在购买东西的时候,他们使用的是帝国马克,而不是本国货币法郎。
催生这一改变的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那便是德占领区内的德军士兵太多了,高度紧张的情绪也让这些士兵很有购买东西的欲望,很多士兵都是在前线购买一些德国国内没有的物品,然后再寄回去给国内的亲人。
这些士兵购买东西时,使用的货币当然是帝国马克,商贩找出零钱时,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些德军士兵总是拒绝法郎。有需要当然也就带动了供给,再说,这些德军士兵也是法国德占领区内一批比较有闲钱购买奢侈品的顾客,这也有了好的理由,毕竟谁面临生存压力的时候,选择更多的总是进行妥协,情势迫使法国商贩放弃法郎而逐渐使用帝国马克也成了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
博格恩现在可没有什么精神去理会那些站在家门口观看的法国人,他命令士兵分别登上装甲车,然后走向西顿中校。他们需要沟通。
斯达克m-2武装装甲车可容纳包括车组人员在内的1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这款装甲车性能平稳,拥有高突破能力,但是由于装甲太薄受损率一直很大,已经被一线部队渐渐淘汰。一般来说,一线作战部队已经换上第4代的斯达克武装装甲车,m-2系列不是被改装成战地伤兵运输车,便是被大部分留在二线部队当成教练车。
雷达站的建造地点要求非常严格,它必须是一个拥有良好视野,便于防守的地势,同时,它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高度,这有利于信号的输出和接收。
雷达站对土质的要求也非常复杂,它必须是松软利于挖掘的松土坡,但是这些土质的水份含量不能太大,原因是雷达站有很大一部分建筑物必需建立在地下,土质水份含量大则容易产生潮气,这容易让长期驻守的人得患风湿或是关节病。
雷达站的核心硬件以及操作室会设立在人工建造的坚固地下掩体里,这不但是为了防止敌人的轰炸,还有保证雷达硬件安全的主要作用。这个地下掩体的构造十分的严格,它需要能挨住一次性五百磅火药炸弹的轰击,而又不能产生明显的、有伤害力的震波。
有时候建造这么一座雷达站地下掩体的难度甚至超过于建造一座地下要塞,至少要塞被破坏不会影响到什么功能使用,最多就是造成一些人员伤亡。雷达站的掩体则不然,雷达站的地下操作室掩体一旦崩塌,这个雷达站也就失去了功用,雷达站失去了功用,那影响到的事情就多了,因为部队之间的通信很大一部分需要依赖到雷达站的硬件系统。
二战时,所谓的雷达站的功能并不止是料敌先知这么简单,它需要承受的责任太多,利用电子波探测周围地带是不是有被敌军入侵只是它的众多功能之一,它还肩负着前线部队之间的通信,所以它也是一个信息中转站。
一个雷达站被敌军占领了,那便不是只是失去了一个雷达站那么简单,还意味着信息外漏,严重的话,比如通信密码丢失,那将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拿最简单的例子,国防军进攻法国北部,占领了法军的雷达站,这个胜利不止是占领了法国的一个雷达站,同时还是监控了法军各集团军局部之间的通信,用最直接的方式获悉了法军的调动情报,拥有了法军通信密码的国防军有时候甚至可以‘冒名’向法军下达命令。
在战时,要更换一套通信密码,并不是说,要换就换的事情,这期间还需要做太多了,特别是己方部队被敌军包围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做出直接接触,那就根本不能更换了,因为一切无线电波都有可能被敌军截获,然后进行解密。可见各国对雷达站的重视并不是无的放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