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小秦淮 我来了(2 / 2)

加入书签

但最重要的两条:

一是在地理位置,扬州处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也就是南北水脉的交汇处,从杭州到北京通州的运河经过这里。运河又称漕运,因为地利与管辖之便,漕运总督衙门就设在扬州。

二是扬州近海,府内万民煮海为盐,利润丰厚。全国每年的产盐总量大约三百万引,扬州一地独占七十万。因此,全国巡盐御史衙门,摆在第一位的便是这开府扬州的两淮盐运司。

可以说,漕运和盐运,是古代朝廷的经济命脉所在,而这两大衙门都设在扬州。

常言道,东南乃中国膏腴之地,而扬州则是东南的机枢。

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至清,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

到朱明王朝之万历初,扬州比之纸醉金迷的前代,又不知繁华了多少。

毫不夸张,隋唐明清时期的扬州财富,资本的高度集中,是整个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城市。

有人形容那时的扬州,处处烟波楼阁,家家美酒娇娃,满城的富贵之气、脂粉之乐、骄奢之风,直让外来的游客咂舌。

如果说,扬州城是一座天堂,那么天堂之中的天堂,必属于小东门前的小秦淮了。

小秦淮,南出龙头关,北至北城河,两头都与运河相接。

扬州人习惯称运河为官河。

引官河水入城,水程大约四里,古称新城市河。

下小东门桥,沿河一路向南,两岸杨柳如烟,桃花映水。岸上多为盐商巨贾的别业,或是美伶名妓的河房密室。一到夜晚,河上画舫如鲫,两岸花灯万盏,芙蓉罗绮,满眼生辉,丝竹笙歌,不绝于耳。

当然,沿河也有少量住户,不过都是枕河而居,大多单门独院,粉墙黛瓦,马头山墙,偶有新建楼房,也是飞檐翘角,格扇花窗,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小秦淮河两岸的河房相映成趣。

置身其中,犹如行走在画中,真不知今夕何夕!

可以尽情地想象,出入河房之内的女佣,尾随着珠光宝气的女主人,抱着或捧着一摞摞光鲜的成衣、绸缎,在麻石铺就的街面上匆匆而过的身影。

据考证,“小秦淮”这个名字,始于康熙年间。

其实不然。

从小秦淮的风格上来看,扬州小秦淮两岸的建筑与南京秦淮两岸的建筑十分相似。

从某种意义上说,扬州小秦淮的万种风情,正是南京秦淮河风情的再现。

所以,“小秦淮”这个名字,可以下此结论:定是源于南京的秦淮河。虽然扬州小秦淮的水并非源自那里。

……

水墨恒来了。

不过他不是来欣赏风景的。

与他同行的,还有黄飞、水蛋和莫颜。

迎接他的正是漕运总督陈泰。

虽然无心,但陈泰接风的地点,却选在这小秦淮河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