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十四章 用间(1 / 2)
提起小日本,杨一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但凡懂点历史的就知道,日本这个名词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南京大屠杀,731部队,9、18事变,中国人和日本的仇大了,远的就不说了,按照历史的正常运行,1894年就是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人是怎么起家的?1877年日本侵犯台湾,当时羽翼未封的小日本,满清这个垃圾政府都没能下决心教训它一下,结果还赔了40万两白银,姑息养奸的结果就是甲午战争中,中国政府又赔上了2、4亿两白银,日本人就是靠着赔款起家的。2、4亿啊,相当于日本当时4年的财政收入啊。
中日甲午战争,以其说是输给日本人,不如说是输在慈禧的手上,动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战争后期日本在苦苦支撑的时候,主张谈判的也是这鸟女人,当时日本都已经快撑不下去了,再打个十天半个月的,日本就得主动撤退了。
别看现在日本还是个垃圾国家,幕府说了算,可小日本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啊,咱们不侵略它,可难保日本今后会打上门来,防微杜渐,居安思危,得防小日本几手。最好是把日本打倒在地,再踩上一只脚。
杨一一边往回走,脑子里想的尽是关于日本的事情,脸上的表情也是一直阴晴不定的。沈清霜和小月看杨一脸色难看,还以为为了刚才的事情生气。进了家门小月就把杨一按到椅子上,给杨一捏肩膀。
“老爷,您和下人们叫什么劲啊?这可不象您一贯的作风。”
“老三,回头你去问问,那个日本女人是什么来头,还有把所有和日本生意上来往的事情都打听清楚。”杨一答非所问。沈清霜一头雾水,但见到杨一神态严肃,估计不象是看上日本妞了,赶紧就回答道:“恩,我这就去办。”
“等等,你回沈家一趟,看看沈家和日本人生意上有什么来往。”
杨一回北京的行程被耽误了,原因很简单,为了小日本,现在杨一正一门心思想着该怎么对付日本,估计回北京又得拖延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杨一看了账本才知道,自己的名下居然有如此多的财产,而且沈家姐妹和那几个女人,把生意做的呼啦啦的,光是日本每年就销售化妆品五十万两,还有朝鲜,硫球,俄罗斯。名下还有火柴场,卷烟厂,纺织厂,化工厂,只要是能赚钱的,这沈家姐妹都跑去插上一手。
杨一终于被这账本弄糊涂了,干脆直接问沈清霜:“我名下的财产有多少?”
“上面不是写着吗?”沈清霜反问到
“看的明白我还要问你吗?你什么时候见我会算账了。”杨一苦笑道
“大概三千万两。”沈清霜得意的笑起来,这里面可都是她们的汗水和智慧。
杨一被吓到了,他知道自己有钱,可没想到自己有这么多钱,当年的胡雪岩也不过三、四千万身家。
“那个女的身份搞清楚了吗?她跑中国来做什么?日本现在好像还没妇女解放呢。”杨一一直接的奇怪,日本人来中国正常,可日本女人出现在大街上,这就不太常见了,所以得弄个清楚。
“问清楚了,她是日本一个贵族的妻子,随丈夫到上海来的,特意到专卖店来买化妆品的。”沈清霜。
“哦,他丈夫是谁?”日本这个时候是有个贵族到中国,杨一曾经有印象,可又记不起来了。当时好像是来考察的。19世纪60年代,日本幕府后期也先后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日本民间要求变革的呼声也很高,1853年魏源完成了《海国图志》一书,震聋发聩地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认为“夷之长技,一战舰,二火炮,三养兵练兵之法”,并阐述了一整套筹海防、建海军的思想理论。
《海国日志》传到日本后,大都被政府征用,1854年由负责幕府海防外交事物的官员川路圣谟组织将其中的《筹海篇》、《墨加利篇》译成了日文公开发行,到1856年已有各种刻本22种。佐久间象山、吉田松阴、桥本左内等给予明治维新以重要影响的人士无不竞相捧读,成为日本统治阶级的“审强弱之势,决胜败之机”,更新战略意识的武器。然而《海国图志》在其故乡却并不走俏,尤其对最高统治者几乎没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弃之如鄙履。这不能不说是民族的悲哀啊。
“对了,日本女人都是个丈夫姓的,那女的丈夫好像叫做高杉晋作。”沈清霜把情况弄的还是很清楚的。
“就是他,我靠,我说听的怎么这么熟悉呢,小样的,现在来中国考察,别人不在的也就算了,我既然知道了,留你不得。”杨一说着猛拍桌子,站了起来。把沈清霜和身后的小小月都吓了一跳。
崇明岛上有海政学堂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崇明岛上还有一个学校,估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也不怪别人不知道,这学校连个牌子都没有,里面的学生和老师也都是古古怪怪的,平时都不怎么出门。不过知道内情的应该知道,他们不是不出门,只不过白天不出门,晚上出门而已。这个学校就是杨一苦心经营的特别人才培训中心,学员们在这里学的都是暗杀、绑票、刺探情报,搏击,射击等等,说穿了就是杨一的间谍培训基地。
铛铛铛,禁闭的大门被杨一敲的山响,大门上拉开一个小口子,里面路出一张脸,地声问道:“干什么的?不知道这地方不让进来吗?没事回去玩 去。”里面的人不客气的骂到。
杨一也不说话,只是摸出一个令牌递了进去,里面的人看了后说道:“你等着,我去通报一下。”
一会的功夫,大门被打开,里面出来一个熟悉的人,看着杨一苦笑道:“大人,您怎么知道我在这?我还以为我们的人一直 都藏的很好呢。”来人正是特务头子余薪。
杨一来上海,没带什么警卫,张键可就不放心了,立刻让余薪一路南下,暗中保护,虽然他们藏的很好,可杨一是老特务了,这跟踪和反跟踪的饭没少吃,早就知道有人跟踪,再看看没有恶意,便知道是自己人,一直没点破而已。余薪他们不露面,是怕杨一不高兴,不过现在杨一找上门来可不是来生气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