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4章 组织工作就是人的工作(2 / 2)

加入书签

沙正阳很耐心的向曹万林介绍了一下自己的一些意图和想法,曹万林不愧是老搞组工的,基本上一点就透,只不过明白之后,却对沙正阳的这个要求感觉到了一些压力。

“沙部长,您这个要求可就有点儿不一般了,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也就是说,市委未来在对一个干部任用上有更为精准的定位,嗯,或者说领导们在研究时要对这样一个干部有着更直观更细致的了解,比如某项工作上他是如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某个时段上,他在哪些工作上有什么样的突出表现,这对我们组织部门可是一个挑战啊,不但是工作量加大了,而且对下边反馈单位和部门也有相应的提高啊。”

曹万林忍不住抚摸了一下下颌,皱起了眉头。

这位新来的部长未免有些挑剔了,如果每个干部都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考察,那组织部就是在增加一倍人手也别想干好。

尤其是一些临时动议考察说来就来,你怎么可能在那么短时间内就做到这种程度?

如果说某一轮考察人数较多,涉及到职位较多,一样是难以面面俱到,这不太现实。

“怎么,老曹,有难度?”沙正阳笑着问道。

曹万林负责分管干部一处、干部二处、干部三处工作,也就是说在干部调整考察上主要工作是他在抓,当然作为常务副部长的易天行要居中协调,负责日常工作。

据沙正阳所知,许晋九时代基本上就是这样,除了抓主要重大工作外,许晋九对日常工作关注已经不太多,更多的是交给副手们去做。

不能说许晋九的这种方式不好,适度放权也是一种工作方式,甚至可以调动起副职们的积极性,但是沙正阳觉得起码自己现在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而需要适当收一收权。

要等到整个市委安排的主体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市委组织部这边的工作也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基本理顺,他才会考虑向许晋九那样适度放权。

“沙部长,您这么问,我肯定就要实话实说了。”曹万林斟酌了一下,才缓缓道:“如果是领导交办的个别干部考察,用这种方式肯定可以,但就普遍性来说,很难适用啊。”

沙正阳很欣赏曹万林这种实话实说但是却又有理有节的说话方式,这样很利于大家沟通商量。

“我也承认用这种方式来肯定可以更直观更细微更客观更具针对性的把干部的一些闪光点和缺陷体现出来,但是就目前组织部的工作模式来看,一旦常规性的成批量的考察,是没有可能做得到这一步的,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要求的也不仅仅是市委组织部,甚至也是对下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提出了相当系统化的新的工作要求,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