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所谓节操下(2 / 2)
但当他们听说官府把浦东的一大块地卖给了有洋人背景的一个汉人,不满的情绪开始在周边许多的举子秀才之间传播。
能成为举人秀才,他们都是有功名。都可以参予政事的,而且,他们家都是有田地和庄园的。
在天朝历代,士、绅、官可都是三位一体的。读书人花费了那么大的功夫读书考举,除了光宗耀祖之外,不就为了能成为人上之人,能合理合法的享受普通百姓不能拥有的特权,骑在普通百姓们头上作威作福么?
至于历史的话语权,历史上,除了不得不己的反抗和起义,底层民众又何曾有机会表达过自己的想法?是太平盛世还是万恶不复,还不是他们这张嘴说了算。只要他们的世界里一片太平,那么,这天下就是太平的。
但如今是他们的美好日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试问,他们世界里的太平生活,还会有么。再说了,他们习惯了提笼架鸟,蹓街过巷,让他们去苦苦经营劳作,这不是有辱斯文么。
而且,当他们听说许多科试不第的读书人,也开始接受那些人的雇请,成为工厂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他们更是坐立不安了。
他们通过他们或明或暗的代理人找到了官府,义愤填膺地说:“我大清的土地,哦不,我太平天国的国土,如今让贼子拱手让人,我天国将国将不国也。”
又有人说:“贼子误国,非弑之不足以平民愤,非杀之不足以告慰祖宗神灵。”
当然,签下这纸条约的人,这会完全听不到他们愤怒的声音,要是他听到了,他一定会疑惑的,满清割让一块又一块国土的时候,他们失声了,满清赔偿一笔又一笔赔款的时候,他们这群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也失声了。
这会,不过是划了一小块的区域作为工业区,不过是让北美西岸共和国拥有一丁点特权,在这特区里执行和这太平天国或者说这满清不太一样的法律,怎么就成了卖国的行为了?
上海,已经是洋人的天下,世界列强已经在这里划下一块块租界,一块块掠夺中国的桥头堡和进攻阵地。而北美西岸共和国也算是洋人吧,怎么就因为他们拥有华人的血统,就一定要对他们喊打喊杀了。
坚持一致的对洋人宽容,对自己人残忍无比的态度,难道一直拥有着光荣的传统。
其实不能怪廖喜云和刘宇多事。作为炎黄子孙,他们实在不忍心看着华夏就这样以满清皇族的带领下继续堕落下去。因此,当廖喜云揣着东王的条子前来采购军火的时候,眼看着银两不够,二人便计上心来,把这块如今既不在满清治下,太平天国也还管辖不到的地方,租给了北岸西岸共和国。当面,出面签字的是随同刘宇一同前来的林小华。
怪也只怪林小华太低调了,虽然陪着郝珍珍的时候,他高调了一回,但他以后要在这里长驻的,不好把人都得罪光了,所以,他把自己乔装成为一个象模象样的清朝人,以为这样会让自己更容易的接近他们,谁曾想,这样会害了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