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后勤经济(1 / 2)

加入书签

平叛重要,平吐蕃也很重要,顾青时刻记着这件事。

安禄山叛乱后,李隆基仓促调动大唐边镇兵马,下旨安西军全军入关,平吐蕃的事却提也不提,完全不在乎安西军撤离后吐蕃会不会趁虚而入占领西域。

这位帝王晚年时期似乎已不仅仅是昏聩,而是老年痴呆。为了保住社稷,李隆基已不惜任何代价,从贞观年间大唐便控制了西域,历代帝王对西域无比重视,而李隆基,却弃如敝履。

李隆基可以不管,顾青不能不管。

所以在离开安西以前,必须做出妥善的安排,吐蕃和西域小国会不会趁安西兵力空虚而落井下石,谁都说不准。

“西域小国说不定,那些国主和臣民本就没有远见,只想着占眼前的便宜,不过他们出兵只会是小规模骚扰,前几任安西节度使的打压下,西域小国所存兵力不多,无力占领西域了。但是吐蕃……”康定双想了想,道:“吐蕃或许更无力入寇了。”

顾青挑眉道:“吐蕃已出现粮食问题了?”

“听吐蕃商人说,今年开春,吐蕃境内的土地改种药材者十有其三,因为大唐给钱痛快,而且药材价钱颇高,吐蕃商人见有利可图,于是国中上到权贵领主,下到农户平民,皆已蠢蠢欲动,兴起一股改种药材之风,此风愈盛,已影响了他们的朝堂政令,据说吐蕃赞普对改种药材的事颇为反对,但朝中许多老臣和大地主却非常坚持,君臣闹得很不愉快……”

“吐蕃全境的土地种出来的青稞,勉强够吐蕃人用度,若种青稞的土地少了三分之一,今年的情势可就不好说了,吐蕃朝堂只能向邻国购买粮食,而他的邻国中,唯独大唐的产出才供得起如此庞大的数量……”

康定双叹了口气,道:“可惜大唐今年发生了叛乱,若照侯爷之策推行下去,只需三五年,吐蕃必生大乱,如今大唐也乱了,此策若无大唐供应吐蕃粮食,吐蕃的君臣很快会反应过来,强制下令将药材改回青稞,侯爷的平吐蕃策便功亏一篑,可惜了。”

顾青笑道:“不可惜,这件事朝廷无力推行,我们自己推行下去,好不容易做到这个程度,没有放弃的道理。”

“侯爷的意思是……”

“我们自己赚钱,自己屯粮,用充足的屯粮来供应吐蕃,撑个三五年,大唐的叛乱应该已平定了,吐蕃的土地改种药材估摸也过半了,那时再来一记釜底抽薪,吐蕃可平。”

康定双苦笑道:“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仅靠龟兹城的所入,恐怕难以支撑,何况还要供应安西军入关平叛的开销……还有粮食也是大问题,大唐乱了,有钱也难买到粮食。”

“赚钱的事交给你,除了龟兹城,我们还要将其他三镇发展起来,尤其是紧邻大食吐火罗天竺的疏勒镇,那里既是边境,又是各国商人汇聚之处,康兄你可按照龟兹城的兴商之策照搬,下一步将疏勒镇和于阗镇发展起来,数国商人之税赋,我就不信供应不起一支安西军。”

“至于粮食,我已派遣家乡的子弟分赴大唐南方各地,包括江南道,淮南道,山南道等等,那里未受战火荼毒,相对比较太平,我让家乡子弟常驻各州采购粮食,今年开春刚播种,但各州地主仍有存粮,买下来后一部分供应安西军,剩下的运往龟兹城,由康兄你卖给吐蕃人,以后的药材买卖可以付钱,也可以付粮食,让吐蕃人选。”

康定双苦笑道:“侯爷,此事颇为艰巨,在下……不一定能做好。”

顾青笑道:“辛苦你了,你若做不好,安西四镇无人能做,我相信你,安西军出征以后,你在四镇说的话就相当于我说的话,若有人不服,我必重惩。”

康定双叹道:“在下尽量吧……”

“平安禄山之叛后,我会向朝廷请命,为康国平反,回安西帮你复国。”顾青郑重承诺道。

康定双一怔,接着重重点头:“一切仰仗侯爷了,在下一定拼尽全力,为侯爷打理好后方。”

顾青迟疑片刻,道:“眼下就有件事,需要你马上办好。”

“侯爷请吩咐。”

“我需要五万贯钱。”

康定双犹豫半晌,道:“在下试试,仓促间要这些银钱,很不容易,可能一部分要用银锞代替……”

“无妨,只要价值相同就好。”

…………

康定双离开后,顾青仍呆呆地坐在客栈内,盯着外面的车水马龙出神。

一场战争开始之前,仅是后勤和经济这方面已让他忙得焦头烂额,这是比安西军士气更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场战争如果没有后勤和充足的经济,全军入了玉门关便是死路一条,除非毫无下限去抢民间百姓的口食。

顾青做人虽然有时候没下限,但针对的都是权贵地主,从来没对百姓下过手。作为一军主帅,如果到了抢百姓的程度,顾青一直以来所做的一切便成了一个笑话,他要做的事情,他所坚持的信念,所谓“给人间重新铺一条路”的理想,都是可笑的虚伪的谎言,是一记记抽在自己脸上的耳光。

所以,安西军出征后,不骚扰百姓是底线,这条底线绝不能动,无论多么亲密的部将,谁触碰了这条红线都要死。

顾青暗暗记下,出征时将这条作为红线向全军宣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