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奇案暂无头绪刑侦队绝处逢生1(1 / 2)

加入书签

第150章离奇案暂无头绪刑侦队绝处逢生1

十一月二十四下午四时,陈浩和卞一鸣了赶到杭州灵隐寺,接待他们的是住持普觉禅师,十三个工匠确实来自福建,但不是福建人,这些人世代以建庙造寺、修塔塑像、雕镂绘彩、园艺掏井为业,工头叫田宝山,带着十二个人在灵隐寺干了近一年的时间,陈浩问普觉禅师,有没有这十三人的详细资料,比如姓名,年龄或者领工钱时候签字画押的东西,或者吃饭时候的原始记录什么的。普觉禅师说,当时,结算工钱和开伙吃饭全是工头田宝山负责,寺里面概不过问,所以,寺里面对工匠门的名姓是一无所知,不过,普觉禅师提供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细节:在十二个工匠之中,有两个年龄比较小的工匠,姓蒲,是弟兄两人,大的叫大蒲,有三十一、二岁;小的叫小蒲,有二十八、九岁。至于这十三人到了龙华寺以后还有可能到那个寺院去,普觉禅师并不知晓。陈浩多了一个心眼,其实在前往杭州的火车上,陈浩在笔记本上面设计好了若干的问题,把该想到的、能想到的问题都想到了。陈浩觉得:这次杭州之行绝不能空手而归,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所以,在陈浩的笔记本上才有了下面这一段内容,我们暂时不管这些内容有多大的价值,单就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陈浩的心思有多么细密:田宝山,年龄,五十岁上下;主要工作,彩绘,园艺、掏井,石刻;大蒲、小蒲,主要工作,塑像,园艺、掏井,木雕。陈浩从普觉禅师的嘴巴里面就挖出了这么点东西。至于这十三个人究竟是什么地方的人,恐怕也只有十三个人自己知道了。寺院中一个管事提供一个情况,大蒲和小蒲是广东佛山一带的人,因为这个管事在和兄弟两人的交谈之中攀过老乡,这个管事就是广东佛山人,至于,兄弟俩是佛山什么地方的人,不知道。普觉禅师还提供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线索,工头田宝山在不经意之中说过,他们的工期安排的满满的,有两家寺院都谈好了,言语之中提到“普陀山”三个字。

所以,当天下午,陈浩和卞一鸣又赶到浙江的普陀山,结果是一无所获。

陈浩他们带回来的情况就只有这么多。

黑影连续三个夜晚都没有出现,陈浩的杭州之行也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至少从已有的资料之中还没有提取到一丝一毫有价值的、直接的信息。李云帆和同志们明显的感觉到:龙华寺的水下面很不简单,凶手埋藏得非常深。

影子为什么突然又销声匿迹了,是不是发现了什么,还是寺中僧人偶然的一次梦游?是就此罢手,还是继续观察?陈浩认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观察还应该继续进行,但观察必须有一点变化:住的地方——也就是大本营,一定要有人。塔上面仍然安排两个人,灌木丛中安排一个人,养心斋楼下的佛龛后面安排一个人,最好在静心堂的隐蔽之处也安排一个人,这样,目标就会小一点,就是大家要吃一点苦头。第二天夜里面再换班。陈浩的这个意见得到了李云帆的认可,更得到了同志们的一致赞同。这正是李云帆所希望的,他的主要顾虑是担心同志们受不了。现在,既然大家的热情这么高,那就这么干。

第四天的夜里面,张谋和卞一鸣在塔上面观察,大李潜伏在塔后面的灌木丛里面,陈浩躲藏在养心斋接近东耳房附近的佛龛后面,小李隐蔽在静心堂一楼禅房里面的香案下面,李云帆、王萍和刘建亮留守大本营。

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整夜无事,一切如常。张谋和卞一鸣手中的望眼镜没有派上用场。

李云帆抽了大半夜的香烟,怎么也睡不着,刑侦队进驻龙华寺已经是第四天了,工作是做了不少,可都是无用功,别说抓到狐狸的尾巴,就连狐狸的味道都没有闻到。是不是刑侦队的一举一动全在别人的掌控之中呢?很可能是我们已经接触到了问题的核心地带,对手就开始采取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策略,也未可知。

李云帆想到这里,似有所悟,这时候,王萍推门而入。

“李队,会不会是我们的行动被凶手发现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说不定我门的一举一动全暴露在人家的眼皮底下,而我们却浑然不知。”

“那么,凶手是怎么知道我们的一举一动的呢?”王萍似有所思。

“小王,你想一想,二十三号的深夜十一点到十二点钟之间,张谋和刘建亮看到一个黑影子到养心斋,并且在养心斋呆了近一个小时,黑灯瞎火的,他会干什么呢?”

“他一定是在监视我们。”

“有了,他唯一能看到我们的地方,就只有一个。”

“什么地方?”

“那儿。”李云帆站起身来,走到窗户前面,用手朝窗外指了指。

王萍顺着李队长手指的方向看去:“藏经阁。”

“对,就是藏经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