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2 / 2)
第66章 66
每一个沉迷小说的读者都是真心喜欢小说,也有成为作家的潜质。
叶清秋穿越之前虽然是个学渣, 那也只是因为自己数学英语地理这三门科目不好, 她的语文及其他两门科目还是相当拿得出手的——
就算不优秀, 也绝对算不上差。
语文里面的作文得分更是可以在班上派到前列,时常被老师拿出来当做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
虽然一开始叶清秋写出来的小说完全就像是狗血的堆砌,实在没有太大的可看性。但这不是还有盈秋在吗?
盈秋作为编导,编剧是她的老本行。
虽然她以前做的是综艺编导,但这并不代表她不能做影视剧的编剧。当年还没进入电视台之前, 为了赚钱,她也是到一些工作室去当过枪手,改编过一些小说ip的好吗?
所以盈秋就算不擅长写小说,但对小说的品鉴能力却是叶清秋拍马也赶不及的。
在盈秋的指点下, 不到两个月, 叶清秋就写出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开头与大纲。因为担心现代写法的小说可能在古代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两人犹豫之后,干脆直接将开头的三万字交给了一个茶馆儿的说书先生, 拿钱让他说书, 然后通过茶馆儿客人们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写法。
谁也没想到,这个充满了狗血的开头,竟然火了!
这小说有多狗血呢?估计只要是喜欢看网络小说的人, 就算没有看过,也绝对听过的一个梗——
狗血替身梗。
叶清秋还不仅仅只是写了替身梗而已,她还在盈秋的建议下,将另一个经久不衰的狗血梗加到了这一本书里面, 也即是代嫁替婚梗。
两大狗血情节在小说开头就直接堆了出来,几乎跟火锅里面的辣椒一般,立刻就抓住了古代这些忙碌之余根本没多少消遣的老百姓的感官,这新鲜又刺激的感觉,在短时间内引爆了京城,并成功在京城内掀起了一股潮流,成功让所有人注意到了叶清秋这个作者,以及这个话本出处的盈秋开的书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叶清秋就靠着一本狗血小说打开了自己笔名的知名度,连带着还将原本死气沉沉的书肆生意都带火了几分。
虽然大部分人进书肆只是为了话本,以及常用的四书五经等书,但人多了,总有那么一两个注意到书肆角落里面摆放着的那些“杂书”,随着时间的积累,这其中总会出现那么一两个对“奇淫巧技”感兴趣的人,如此,盈秋那空间的图书跟着她来到这个世界,也就不算白来一遭。
小说如盈秋当初想象的那般火了,之后的安排自然不能落下。
没多久,盈秋就让人去将京城有名有姓的戏班全都请了过来,与人交流之后,很快就选定了一个在将故事改编成戏曲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戏班,并没有收很多钱就将这个故事卖给了对方。
戏班里面的戏曲演员几乎都是从小苦练,基本功相当扎实,在戏班班主将小说改编成了戏曲脚本之后,很快便开始排演起来,不过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已经就将这一出剧目排练得有模有样。
然后,一炮而红。
戏班吃了最大一块肉,其他相关的人自然也想要跟着蹭一碗肉汤。
盈秋对此只有欢迎的份儿,自然不会拒绝。
于是没多久,叶清秋写下的这个故事便靠着各种各样的方式红遍了大江南北。
叶清秋的笔名火了,同时积累了相当大的一批粉丝。
虽然难免有人说她写的话本没什么文采,故事主角更是充满了离经叛道的行为与思想,有辱斯文,遭到了相当大一批酸儒的抵制。
而在故事的传播途径已然脱离了文字,有了其他更接地气的传播方法的现在,无论是叶清秋还是盈秋,两人都不会将这些人的言论放在心里。
毕竟这些故事的真正受众就不是那些整天之乎者也的酸儒,而老百姓对这样的故事一直津津乐道,甚至对叶清秋的下一本小说也充满了期待。
两人不但完全没有将那些酸儒的言论放在心上,甚至还反其道而行之,在叶清秋的第二本书当中夹带了大量私货。
虽然没有作死到让主角空喊“人人平等”,但一些小细节和不经意间,乃至于一些没有明说的隐晦之处,却夹带了相当多的现代思想,以及一些不那么引人注目,但确实对如今的清朝老百姓有用的技术。
这个时代识货的人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
当第一个按照小说的描述将其中的机器复制出来后,叶清秋的小说自然愈发火爆起来。
而与此同时,更多人也就注意到了盈秋书肆里面的那些“杂书”。
盈秋在京城这边的发展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几乎没有太大波折,但远在边关的胤禔,却陷入了危险之中。
除了过人的个人武力,以及非常占便宜的年龄及兄弟排序,胤禔在所有的兄弟当中其实并不算出众,不论文学朝政,又或者排兵布阵,胤禔的兄弟当中都有更加厉害的。
也因此,盈秋对胤禔此次北行其实并无太大期待,只希望他能平安归来。
胤禔也想平安归来,但是……
他抬头环视四周,整个人肉眼可见地丧了起来。
这是一个还算不错的房间,虽然比不上京城的大阿哥府,但在边关这等酷寒之地,已然是非常不错的住所。
按理,胤禔不应该不满。
如果,这个住所不是用来软禁他的牢房的话。
就在前些天,胤禔领兵出征,打败,甚至险些被敌军抓去做俘虏。若非清军将领及时将他救回,他恐怕就成了大清第一个被敌军俘虏的皇子,也将成为整个大清的笑话。
但就算胤禔被救回来了,他在军营的名声也急转直下,变得人嫌狗憎起来——
若只是差点被抓,军中官兵倒还不至于对他这般态度。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胤禔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子,第一次打仗打输了虽然让那些因为他大清第一巴图鲁的名声而心怀期待的将领和士兵感到失望,却也还算正常。
恨就恨在,康熙为了自家儿子的名声,想要让另一个在战场上有功的将领给胤禔顶缸。
也即使,打败仗的名声,康熙想要甩给其他人。
消息刚传出来,胤禔就成了众矢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