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调兵遣将(1 / 2)
定下了在徐州与蒙元南下的侍卫亲军会战的决心,赵昺长舒了口气。而他并非是负责一方的将帅,确是掌控全局的皇帝,于是将目光又转移到其它几个战场。
当前川蜀战场上文天祥进军还算顺利,成功渡过三峡后,继续沿江北上夺占了夔州、云安军、万州及忠州等沿江州县。但是由于嘉陵江已经进入枯水季,水浅滩险,战船无法继续前行,当前止步于涪陵休整,同时筹措粮草,征募兵丁,整修战船,准备再战。
文天祥为人一向直爽,在战报中多次提到由于不断深入,当地筹措辎重困难,新募兵丁未经训练,还不堪使用。且长途跋涉,战船多有损毁,新收复的州县也需军队镇守,急需补充兵力和辎重。另外川蜀蒙元敌军如今已经从各处调集于重庆,准备决战。他预料只要击败当前之敌,则可将战场继续向前推进,直下成都平原,从侧翼对陕甘形成威胁,因而再三请调援军。
江钲率领的湖广军团进击淮西,现下进展也颇为顺利。一者是淮西驻军皆被玉昔帖木儿调走,兵力空虚,难以抵御他们的进攻;而另一个原因却颇为好笑,当年忽必烈建国后,就立即拆毁各地的城墙来削弱被征服地区的防御能力,蒙古人先后拆毁淮河流域、长江中游、长江上游地区城市的城墙,只有极少数城市因为各种特殊原因幸免。
所有江淮之间的城市,因为没有城墙,导致蒙元地方根本无城可守,一旦在野战中被击溃,便四散而去。伯颜在主持山东河南行省之时通过与宋军的几次交锋,意识到宋军火器犀利,失去城池的屏护,难以抵御宋军的进攻。为了加强防御,便请旨提出重新修复城墙,可又因为他的离开,有些州县重建了城墙,可有的地方就是个烂尾工程。
由于江淮地区历来水患严重,一些城市的城墙除了具有抵御侵略的作用外,还承担着防洪的功能,并没有被拆毁,也成了阻挡宋军进军的障碍。且由于淮西方面没有发生大的会战,也就无法没有办法实施大规模围歼战条件,不能向淮东战场长驱而入,只有逐城争夺,从而影响到进军的速度。赵昺对于江钲稳扎稳打的战术还是认可的,因为通讯条件的限制,两支军队只能遥相呼应,无法及时进行沟通,相互间难以及时增援,反倒不如稳步推进,攻下一地稳固一地。
另外绕城作战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为许多城市大都修建在险要的关隘处,方圆数十里的土地都被囊括在内。如果要绕过去,那势必得翻山越岭走小路。个别人或者小组作战难度或许还不大,但数万的军队全都绕城走,那战线就会拉长,后勤消耗就会增加。
且在绕城的过程中,也难保不会受到守军的突袭。如果绕过城去作战,绕城作战友军难以驰援,那军队便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况,后方军队与前方军队中间隔着一座城,那沟通起来便会很麻烦。同时如果粮草被截断,那将会对军队产生巨大的影响,宋军辎重依赖水运,而城市往往是依江河而建,绕城作战就要冒着后勤被截断的风险。
此外一旦前方战事紧张,后方援军也无法进行有效支援。城市中往往人口众多,并有武器储备,甚至建有兵器工坊,即便兵力较少,大的州府可以在短时日内武装成千上万的丁壮参与守城。所以他们即使打不过攻城部队,拖个几十日还是不成问题的。一旦前方军队被消灭,他们腾出手来便可以对付后方援军。
最后,万一这座城成为孤城,那守军便会玩命死磕。假如军队侥幸绕城成功,并攻下了前方的城池,最后返回来再攻这座城。城中百姓知道全国仅剩这座城池没有投降了,便会与城池共存亡。一旦他们下定必死的决心,那再攻打城池只能造成更多不必要的伤亡。
由于湖广置司还承担着支援云南和川蜀方面和防御占城侵扰的任务,无法向江东一样将兵力大规模的投入战场。如此随着战线的延长,淮西方面同样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还有随着战场的延伸和地方官员的进驻管理,也存在着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需要进行调整捋顺各方的关系。
现在江东战事结束,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赵昺考虑再三,随即命倪亮统领御前护军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第五旅和骑兵旅、炮兵旅,移兵平江休整三日,就近补充兵员缺额及辎重粮草,搭乘御前水军的舰船北上盱眙,准备迎战蒙元的侍卫亲军。第四旅则返回临安,警备京师安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