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以战代练(1 / 2)
倪亮和王应麟汇报了各自调查的结果,这比之赵昺的预估的形势要好,让他的心情稍宽,如此自己的可操作余地也大大加强。
“之武,物资的储备情况如何?”赵昺转而又问林之武,物资是支持战争的基础,他必须有底数才能决定下一步如何部署。
“陛下,属下遣人对荆襄各军及炮二师和骑二师的物资,进行了仔细的审核和清点,与账目基本相符。但是由于保存不当,导致一批火药受潮不堪使用。”林之武禀告道。
“有多少斤?”赵昺急问道。
“初步统计有万余斤,至于发放到基层部队手中的尚未可知,估计会有所增加!”林之武禀告道。
“嗯,马上安排人员对所有尚未启用的火药及子弹进行抽查,将失效的火药集中销毁。同时查明原因,发现人为或是失职导致火药报废,要加以严惩!”此时负面消息一个接一个,让赵昺有些麻木,不再如初时那么愤怒,想想吩咐道。
清楚这个时代储存条件和设施与现代无法同日而语,且黑火药的成分又导致十分容易受潮、板结。尤其江南地区多雨,湿度大,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火药受潮失效。这也是他选择在相对干燥的秋冬季发动战争,极力避开春夏的原因之一。
火药受潮失效将导致火炮、火枪打不响,那等于士兵挥舞着根烧火棍在与敌作战,那还不如一人发给他们根长枪呢!而更可怕的是有的火药还未完全失效,使得有的枪弹可以打响,有的却会导致枪炮炸膛,造成自伤。可又不能像傻子似的一发一发的去试,所以一旦某个批次枪弹失效,就要将所有的全部报废。
因此现在查明万斤火药失效,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下发到基层的枪弹、火药才是大数,而基层的储存条件更差,设施更简陋,将会导致损失直线上升。要知道当下为了保密,火药只在琼州和临安两个工坊制造,而后又会根据需要制造成火炮用的发射包、开花弹和火枪用的子弹。然后在千里迢迢的输送到各个部队,成本也是相当高的。
“是,属下会立刻着手调查,严惩失职者!”林之武领命道。
“现在粮草还能支撑多长时间?”赵昺又问道。
“据统计有二十万石,马料五万石,可以支撑一个月作战。但这是账目上的数据,实际的数量应该少于此数,不过应该相差不大。而另外湖广地区的夏税已经基本入库,在鄂州府所辖各州县官廪存有十万石粮食,若有需还可从其它州府拨付!”林之武汇报道。
“嗯,眼下看来战事要延后一些,朕也无法预估出具体的时间,先将鄂州的粮食陆续运抵宜城大营,再准备十万石以备不需。”赵昺点点头道,当下荆襄方面问题很多,且有的问题十分严重,必须要加以解决,这也便打乱了他的计划。而粮草事关军心,储备必须充足,且有余量,才能让人心安。
“是,属下这便安排,将军粮运到宜城。”林之武应道。
“如今荆襄形势不容乐观,进行全面整顿势在必行,你们有何建议!”赵昺沉着脸又做了自我批评道,“而造成这个局面,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吏治失察,对将帅放纵,以为只要无关与大局,便不必过于居于小节,导致小过终成大错!”
“陛下勿要自责,皆是臣等无能!”几个人见陛下责己,自然不能让皇帝承担责任,让陛下蒙羞,赶紧都揽过道。
“陛下,治国先治吏,治军先治将。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整顿吏治,使政令畅通,官吏各安其职。而军中也要加强军纪,明赏罚,提升士气。”见陛下面色稍缓,王应麟先言道。
“王相言之有理,乱世用重典,强军也要明法纪,让能者上,庸者下。”赵昺颔首赞道。
“陛下英明,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陛下正可借机整顿湖广和荆襄吏治,将尸位素餐,昏官恶吏清除,提拔重用志在为国为民的清正官员,使得湖广吏治清明,百姓安乐!”林之武对此十分赞赏,施礼道。
“如此就以王相为首,林之武为辅,会同随扈的吏部、吏部和兵部官员对所属地方官吏及军政官吏进行整顿。只要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百姓之事,你们尽可放手去做,不要顾及太多,一切自有朕承担!”赵昺拍案定下整顿吏治之事。
他当下也想明白了,既然已成顽疾,就要用猛药,虽然可能会有阵痛,但终归比病入膏肓后无药可救的好。而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坏事变好事,当然这对于百姓和国家是好事,对庸官是坏事。而对自己来说也勉强算是好事,毕竟如此一来定然会引发朝野的震荡,对他的诘责也会随之而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