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1 / 2)

加入书签

那死孩子还是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样子,察觉到邹琢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警察们没有看到自己,所以他有恃无恐地对邹琢做了个猪鼻子!

这个恶心玩意儿!

邹琢一瞬间气血上涌,顾不得警察还在和主人交流,就指着孩子嚷嚷起来:“就是他!警察同志,就是他砸了我的车子!绝对是他!”

“你这人怎么乱说话呢!”

这家屋里当妈的立刻生气了,对着邹琢吼起来:“我们家孩子懂事乖巧,怎么可能会砸你车子!你不要看到我们家好欺负就血口喷人!”

说着,气愤地转过头:“警察同志,你一定要还我们一个清白!”

“清白?”

邹琢气得七窍生烟,明明是他们做了没素质的事情,还好意思在这里大喇喇地说清白?!

能不能要点脸!

邹琢怒火冲天:“我当时看见了,你家孩子趴在阳台上面,还朝着我吐口水做鬼脸!不是他还能是谁!我告诉你,这不是第一次我看见你家孩子扔东西了,之前你家孩子往下面扔石头,我是亲眼看见的!”

“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当妈的双手叉腰,“我给你说,你找不到人诬陷了,所以你就乱说话污我们清白,你倒是把证据拿出来!你连个证据都没有,别人凭什么相信你说话!”

他们两个你一眼我一语,各执一词。

警察和屋里几个人分别谈过了一次,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恐怕互相之间早就把口供给串通好了。他们都小心谨慎的,说话完全不提桃子、砸车、小坑等等关键词。一问三不知。

邹琢是怀着怒火走进了这家人的门的,然后又怀着怒火走了出来。

关门的时候,他还看见对方家里那个熊孩子一脸得意,再次对自己做了个吐口水的表情。

他心头那把火就烧得更旺了!

证据不足,高空弃物一直都是个难以取证的大问题,警察只能建议邹琢进行起诉。

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桃子是这家人扔的。可能起诉的话,只能起诉整栋楼。

听到这个话,邹琢就想要跳脚!

这栋楼多少人呐,整栋楼,每个人都赔一点,均摊下来,也赔不了多少。

关键是,那家的熊孩子熊父母完全没长记性,肯定根本不当成一回事儿,搞不好还偷偷在背后讥笑自己是个傻的!自己的目标就是想要收拾这家人反了天了,做了坏事还理直气壮,谁给他们的勇气?!

邹琢攥着拳头从楼上走下去,心里已经盘算清楚了。

这家人不让自己好过,自己也绝对不要让这家人好过。自己一定要找到当时的围观群众,找到证人,然后把这家人告上法庭!看他们还能怎么跳!

千绯当然知道邹琢经历了什么事情,不如说,就是她故意让邹琢经历这个事情的。

那熊孩子高空扔东西的事情,实际上也是原著当中记载的一个案子。时间就是发生在这天。

只不过原著里面砸到的可不是什么车子,而是当时在路边打扫的清洁工。

那个可怜的清洁工因为这个桃子,头骨骨裂,轻微脑震荡,本身又没钱治病,此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只要到了阴雨的天气,头就疼到了快要爆炸。

她东拼西凑凑了点钱打了官司,当时就是起诉的整栋楼的人。

起诉肯定是胜诉了。

但是好多人就是仗着这个清洁工没钱没势,光是打一个官司就耗费了不少资本,根本没办法一直折腾这件事情,所以就算是法院判下来,他们也拒不执行。

法院判下来一共是十万的赔偿,但是清洁工真正拿到手上的,三万块钱不到。

可谓是极其辛酸了。

今天让邹琢的车子挡在那个地方,一来是让邹琢的车子贬了值,二来她知道邹琢那个偏执的性格,估计就要和那家人互相咬上了,到时候肯定没工夫来计较自己的事情,三来则是好事,帮清洁工挡了个灾祸。

打了官司能够拿到不少赔偿,到时候自己肯定也能够还上房贷了……

能够出气,能够得到赔偿,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所以邹琢变得异常忙碌起来。

首先是新车的各种证件手续还没有办齐全,他必须要在限定的时间之内,把新车的各种手续给办下来。还要想想关于车子上面新伤的处理问题。

再然后,现在家里的钱勉强只够一个生活费,想要打官司请律师等等,紧巴巴地根本挤不出钱来,他只能到处跑着借点钱。只是邹琢这个骗子,三观正能帮忙的朋友早就和他断绝关系了,酒肉朋友们哪怕是区区几千块钱都不愿意拿出来。

所以只能让刘薇想办法。

刘薇因为执着要和邹琢结婚的事情,早就和亲戚朋友关系破碎,拼死了才能借个律师费出来,然后千叮万嘱,自己只能借这一次钱,之后没有人会再给自己借钱了。

邹琢应了声,满不在乎。

有钱了就是好事,按照律师的说法,接下来需要证据。

所以他还得想办法找到当时看到上面扔桃子的人。

他认认真真在这个地方守着找人,肯定是有收获的,一来二去,还真的就找到了好几个当时的围观群众。这其中肯定也有人嚷嚷过,是十二楼那个孩子扔下来的桃子。但是在知道要出庭当证人之后都给拒绝了下来。

实际上,就算当时围观的人很多,但是基本上大部分人都只目睹了桃子砸到车子的那一瞬间,毕竟没有人会仰头望着天空走路。

没有人会刻意去盯着十二楼走路。

所以哪怕都清楚,桃子是十二楼的孩子扔下来的,这件事情十有八九跑不了,但是真的要出庭当证人,也就没办法了。

他们只能建议邹琢再找找别的人,兴许有什么人看到了当时的一幕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