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七章薛仁贵(2 / 2)
“不错,如果没猜错的话,待会要来的,应该是远征吐蕃的将士,据说出征之日,陛下曾许诺众将士,待大军得胜归来之时,必设宴同庆之。”薛礼点了点头,以前没打算进军队,所以也没考虑这么多,更没关注这么多。
但既然选择了军校,来到了这里,自然而然的要去关注更多的情况。
而薛礼在军校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很不错,特别是那些从军队来的学生,更是薛礼经常厮混的对象。
在同期的学生,大家看薛礼的眼神有些鄙视,所有人都觉得薛礼这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去结交人脉,找一个靠山,以免将来进了军队被欺负。
而对于这种言论,薛礼却是毫不在意,依旧是我行我素。
薛礼的确更喜欢与那些军队来的学生厮混在一起,但那却不是为了自己将来进军队以后不受欺负。
首先,这些学员在毕业之后有可能回到原部队,也有可能原部队没位置了,而去一个新的部队。
而他们这些地方学员的命运更是未知了,连自己去哪都不知道,谈何找靠山?
薛礼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可以从哪些军队来的学员们身学到更多的战斗知识。
高级别的将领他目前还接触不到,但这些低级别的军官们所掌握的战斗经验,足以满足薛礼当下的需求。
在薛礼这种默默的学习之下,这也是军校还没有展开测试,不然的话,会发现薛礼在起跑线已经将不少人都远远的甩到了后面。
这是一种大场面,很多人一生都未必能够见到一次的大场面。
但是这次的设宴,也有些以往不同的意思在内。
如说,薛礼与那些军队来的学员关系较好,所以在一些消息较灵通。
那些军队来的学员之所以被允许入座,是因为此次宴会过后,将会有一部分将士退役。
是的,退役。
这是一个‘全新’的词汇,也代表着大唐军队职业化以来,第一个轮回的完成。
事实到目前为止,有很多将士都已经超期服役了。
因为按照最先的合约,他们的服役期为四年,而远征吐蕃的军队,大多数是在六七月份左右组建的,也是说,早在今年五月左右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退役的期限。
但因为战争正在进行,这个时候是没办法让他们退役的,重新补充新的兵员,将会有一个新的适应期,一来二去的,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没了。
在战争是决不允许发生这种情况的,所以他们只能超期服役,直到打完这一仗,或者朝廷决定派遣其他的部队去顶替他们的时候才能退役。
职业化军队让唐朝的军人有了更高的待遇,也让更多的百姓不用再去担心自己要不要战场,因为职业化的理念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普通百姓的任务是种地,赚钱,以及偶尔有可能得到的劳役征召令,根本不用去考虑战争的事情。
而军人的职业化,也意味着他们拥有更长的时间去训练,一年到头,除了训练以外,什么心也不用操。
军饷已经足以弥补家缺少一个劳动力的损失,甚至还有不少的盈余。
而长期训练的部队,在现在而言,那是精锐。
因为无论是之前的大唐也好,其他的国家也好,现如今只有大唐迈向了军队职业化这一条路。
军队职业化的好处在哪里?
在远征吐蕃之前,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
但是在远征吐蕃之后,所有人都表示自己明白了,并且庆幸军队职业化的推行,并且让军队适应了这种制度。
府兵制最大的问题在于,军队的训练稍显不足,虽然府兵每月都要按期训练科目,可起职业化军队而言,这个程度还是有很大的不足。
另一个是府兵制不适合远征,不适合常驻。
但是职业化军队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反正一旦入伍,四年内是肯定回不了家的,过个一两年的也适应了,在营地也是四年,在外也是四年,反正都是回不了家,在哪还不是一样?
薛礼已经成亲了,而且还有两个孩子,虽然今年他才十八岁,而原本薛礼是不打算当兵的,可薛家已经没落了,作为曾经的贵族,薛礼现如今只能以耕地为生,家虽然吃的饱,但想要孩子读书却很困难,自己支撑不起两个孩子去读书。
所以,对于他来说,唯一的选择是当兵,然后将自己的孩子送去书院免费读书。
普通的大头兵薛礼是不会去当的,虽然没落了,但曾经也是贵族,而军校的招生,则恰好为薛礼准备了一个心动的去处。
于是,一个意外加另一个意外,让李元吉意外的提前收获了薛礼这个大唐未来的名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