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翁婿之抗隋联盟(1 / 2)
这天下午,就在杨侗和杨恭仁等人关注吐蕃、吐谷浑,并制定战略部署之时,李渊也在召集亲近之臣商议要事。
却说李唐王朝,随着李渊将独孤派系官员一网打尽,将各家亲属关押在独孤府中,下一步就对地方官员和军中将领进行了清洗,由于李渊事先准备充分,对各家子弟和门生监督掌控到位,所以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这些关陇将官,这些人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而名义是通敌和克扣军饷。随着这些人被残酷清洗,使得诸多有才将官得以重用,旅帅以下的武官皆由将士们推荐,这使唐军将士有了参与朝廷大事的感觉,对李唐王朝的忠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各地传来的好消息让李渊又喜又悔,喜的是清洗过后所得好处,以及将士们对他的拥护;悔的是,要是知道关陇贵族这么好收拾,他早就听从长子李建成的建议,早有南下襄阳之时就这么做了,要是当年听了长子建议,大唐的处境想必会比现在好上百倍。
内部危机的暂时缓解,让李渊长长的松了口气,目光瞄向了即将到来的外部危机。
襄阳太极宫外,刘文静、裴寂、陈叔达、萧瑀、窦轨、豆卢宽并肩入宫,走向了政事堂所在位置。
政事堂目前设有七相,七人除了参与各种大事的决策之外,还各管一个部门;就拿萧瑀来说,他还兼管李唐财政;刘文静和陈叔达主管兵部和礼部日常,以及重大战略的分析和制定;窦轨主管吏部、豆卢宽主管治下民生、裴寂主管工部,刚刚入相的李世民主要负责军事作战这一块。
“六位相国,圣上和太子、晋王已经等候多时了。”门口处,早已在此守候的宦官上前,向六人见礼。
众人纷纷点头。
面色却都有些凝重,随着李密的败亡,隋朝不但统一了中原,江淮地区也都尽入隋朝之手,杨侗可谓是后患皆无;而且最近这段时间以来,秦琼击溃了林士弘主力,如今和张镇周将之困于鄱阳郡,另有裴仁基全力收复宜春、临川、庐陵、南康四郡。林士弘一旦灭亡,据有永嘉和建安二郡的孟海公不需隋军主力征伐,也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更让人揪心的是半个时辰前,阴城守将刘弘基派人送来紧急消息,说是对岸的薛万均向淅阳均阳、襄阳阴城之交增兵,大战的气息已经笼罩李唐,然则李唐这边却还没有做好接战的准备。
按照李渊以及麾下一众谋士的预计,隋唐之战若是推迟半个月,待李唐平定内部之患,便可主动出击,破开当前的困境,胜算还极大,只是杨侗显然也看到了南郡兵微将寡的局势,并不打算给唐军主动出击之机,是以才让薛万均积极出动,这无疑是杨侗的围魏救赵之策。
但是南郡对于杨侗来说,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郡,哪怕丢失了也无所谓,对于占据广袤大地的隋朝影响力几近于无,而襄阳却是大唐王朝的国都,一旦隋军兵临城下,则将动摇各地军心,孰重孰轻不言而喻,所以哪怕看穿了薛万均的真实用意,也不能置襄阳安危不顾。
时不我待。
此刻六相的心情异常沉重,与宦官点头示意之后,便匆匆忙忙的往政事堂走去。
政事堂内,李渊脸上倒是带着几分轻松之色;在他下首左右分别是太子李建成和晋王李世民,李建成脸色异常难看,而李世民则有欢欣鼓舞之状,这让六相极为惊奇。
“微臣参见圣上。”六相向李渊见礼之后,以他的示意之下,各自入座。
“不忙说政事,先看看这个。”李渊将一封书信让宦官递给六相传阅,微笑道:“这大概是近段时间以来,最好的消息了。”
六相心中大奇。
这几天有关隋军的消息不断,对于李唐王朝来说,已经腾出手来的隋军就是一个大麻烦,一个消息则意味着一个坏事,除了尽数拿下独孤派以外,基本是没什么好消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