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第两百二十节 萧望之上(2 / 2)

加入书签

就连张恒都能一眼看出他的目的所在,就更别说刘彻那只老狐狸了。

张恒不相信,刘屈髦连过犹不及这个道理都不明白。

不过,刘屈髦怎么想的,不关张恒什么事情。

既然恰好碰到了这么一场难得一见的儒门辩论,张恒当然要进去观摩一二。

于是,就回到车上,跟桑蓉娘说了一声,让她先回家。

桑蓉娘知道自己的丈夫就喜欢这种热闹,因此也就笑笑,叮嘱张恒早些回家。

目送桑蓉娘离开之后,张恒就随着人流,到了灞桥上的辩论会现场。

此时,辩论会已经开了许久了。

张恒到的时候,台上的士子正忙着辩论‘王道’。

张恒听了一会,直觉有些昏昏欲睡的感觉。

这些人说来说去,都离不开《洪范》的那几句,而且还大都是些老生常谈。

倒不是说《洪范》不好,事实上为政者不读《洪范》就没资格秉政,正如读书人不知周公、孔子一般。

但是,总得有些新意吧?

总不能开口闭口都是‘王道荡荡,无偏无党。’

总得有些引申吧,有点新意吧?

事实上,张恒的要求确实有些高。虽然说,民间自古多贤才,草莽之中不知道有多少大才在蛰伏。

但,在关中这片地界来说的话,大凡有点名声的读书人,都或被辟为秀才,或被某个大臣看上,充为幕僚。

老实说,怀才不遇,这种事情在关中是很难出现的。

事实上,关中的社会风气,深受秦代的影响,只要有才能,就很难被埋没。

像过去的枚乘、司马相如等,都是在关中才功成名就的。

既然有才能的都去当官,当幕僚了。

剩下的,自然是些读死书的一类人或者是脑袋不是很灵活的。

但是,张恒转念一想,人家刘屈髦也不过是作秀而已,因此这场辩论会的质量高低倒不是他所会考虑的。

张恒听了大约半个时辰,终于撑不下去了,以为这次算是白白浪费了时间。

刚准备转身,张恒就听到了在自己左手边一个穿着打扮同样是儒生的男子,鼻子里哼了一声,用张恒勉强才能听清楚的声音道:“三辅士子不过如此,真是令某大失所望!”

张恒转头看了看那人。

此人身穿着一件厚厚的旧儒袍,衣衫虽然干净整洁,但袖子和衣领子却明显的有着浆色,裤腿附近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补丁。

他年纪大概约莫比张恒大上一两岁,目光炯炯有神,身材高大,颇有些张恒在后世所看过的有些传统古典小说中怀才不遇的书生模样。

不过,他说出来的话,却让张恒眉头一挑。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