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从万界车站开始 第95节(2 / 2)

加入书签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若瑩 50瓶;53766362 40瓶;好梦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9章 第七十九章

秦小渝在省城忙着招聘的时候, 吴易也没有闲着。

惊蛰带来了春雨,也拉开了春季种植的大幕,去年选定各种作物的五村也开始了定植, 吴易和省农科院的同事分别去了各个村帮他们。

吴易去的是十三里沟, 这里要种的是高山蓝莓, 这是省农科院从国外引进的品种,还是第一次对外售出种植, 而且这些蓝莓苗是在火星庙地育苗的, 让他很是在意。

“这蓝莓, 看上去也就像是普通树啊?”小顾是第一次见到蓝莓苗, 实物比她想象的要小很多, 看上去也很平常, 一点也不像是吴易他们所说的“黄金作物”。

吴易点了点头,“咱们选的是蓝丰杜克,杂交品种,也是高丛蓝莓,种出来就是一排灌木, 不高, 不过产出的蓝莓却真的是好东西。”

“叽叽叽叽...”

他们站在松林外说话的工夫, 一辆小卡车来到了他们身旁, 驾驶窗里探出了个光溜溜的脑袋,“小顾, 崽子都给你拉来了往哪儿放?”

吴易走到车厢旁,看了看装在竹箱里面叽叽喳喳叫着的鸡苗们,“青脚麻鸡啊,状态真不错。”

这些小鸡的脚如今还是棕黄色的,看不出青脚鸡的状态, 不过仔细看就能发现,这些小鸡头顶都有一块比其他地方要深一些的焦黄色,像是戴着一顶帽子一般,这便是麻鸡幼崽的特征。

这些鸡是对十三里沟种植计划的补充,在这么大一片松林中,只种植赤松茸和蓝莓还是有些浪费,在秦小渝.吴易和小顾商量后,选择养殖的就是这些青脚麻鸡。

这种鸡适应性强,适合在山区散养,生长快肉质也好,快大型的只需要两个月就能出栏,而十三里沟这里养殖的却是优质型的,生长速度略慢,需要100天才能长到2kg,一般到夏秋才能出栏。

选择慢速出栏看起来跟十三里沟想要快速收益的目标相悖,可青脚麻鸡的产蛋能力也是很强的,只要五个月就能开始产蛋,年产蛋量能够达到180-200枚。

而十三里沟这一车鸡苗大概有五千只,其中只有不到一百只公鸡留着配种,其他的全是母鸡,一年差不多能产蛋四千多斤,这样的松林土鸡蛋在生鲜超市能卖到5元/公斤的价格,创造的经济利益是惊人的。

在吴易和鸡苗厂主聊天的时候,小顾已经喊了人出来搬鸡苗了,鸡舍就建在松林的边缘,旁边就是松林值班室。

这鸡舍是冬天搭起来的,是一座两层带小院儿的“高端鸡舍”。整个院子里坐落了七八座两层矮砖楼,楼里放了干草装了铁门,是让这些小鸡休憩下蛋的地方,砖楼外面的小院是让鸡仔们散步的地方,已经种上了高质量的苜蓿草。

而小院子外面设置了高高的铁网,外防野猫黄鼠狼,内防这些麻鸡们越狱窜逃,还挂了锁设了监控,这防的就是有心人了。

五千只鸡苗一齐放出来的场景很壮观,它们在新环境中有些萎缩,相互依靠着挤成一团又一团,就像是一片片黄云在小院儿里面滚来滚去。

十三里沟的人剁了采摘的山葵草,跟鸡苗厂老板送来的饲料混在了一起,往小院儿里摆放的喂食器里面倒,吴易和鸡场老板站在外面,一直看着小鸡苗们慢慢放松下来,吃了东西,开始在里面到处乱转,才放松下来。

“唉,这就好这就好”,光头老板眉毛上都沾着鸡毛,看到自家的心血渡过了适应鸡场生活的第一关,就松了口气。

鸡苗到鸡场第一步,就是防止应激,这个过程要大概二到五天,而到鸡场的第一天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十三里沟鸡舍里面用的干草.水盆都和鸡场是一样的,而这些小鸡崽要在鸡舍里生活到第一次换羽,才能从这里出去,到松林里面自己觅食吃。

“半个月后我再来一次”,光头老板交代小顾,“就按我之前说的方法养,晚上一定要保温,到时候缺了多少,咱们联系后我给你送。”

这些鸡苗不太可能会全部成活,对十三里沟这样一买买几千只的大客户,老板是要包活率的,若是达不到就得补,这也是养殖业的规矩。

而光头老板也说了,若不是因着他们有省农科的技术员指导,他是不可能一次卖给他们五千只鸡苗的,“你们好好养啊,听我的,不不不,听人家指导员的,可别让我这些心肝宝贝儿们受委屈!”

“放心吧”,小顾看见这一地嫩黄的鸡苗们,嘴角就没下来过,“老哥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养!”

“好”,光头老板举起双手给她点了个赞,“我觉得你们这松林子真是不错,就是你们这路太难走了!我从鸡场给你们拉苗过来,一路子颠簸的都怕小鸡们会被颠死!”

前两天下了雨,本就坑坑洼洼的泥路更是难走,光头的鸡场在山外,光是运这鸡苗就跑了快一天,要不是这时候的天还凉,他是万不敢这么莽着往山里送的。

“是啊,得修路!”小顾握了握拳头,想起了去年秋天规划的那条六村连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动工。

十三里沟这边的事情忙了两三天才结束,等吴易回了火星庙,他们的鹅苗又快到了,又忙活着收拾鹅舍.给这些鹅消毒打疫苗等等,一直忙了三四天,才发现综合楼里面多了两个人。

“这是新来的财务裴康胜,新来的电商组副组长田新柔”,秦小渝实在是高兴得不行,这两人就是她在招聘会上最大的收获,也是唯二的收获。

裴康胜长得和他哥很像,只不过更白弱一些,头发也更长一些,坐在轮椅上很腼腆,对着吴易笑了笑就低下了头。

而田新柔则是40岁上下,之前是在绿城一家贸易公司做电商的,她昨天刚到却已经穿上了火星果园的工作衫,身边牵着的小女孩儿也穿着浅绿色的t恤,看上去对这工作还算满意。

“这是吴易,我们果园首席农业科学家”,秦小渝去了一趟招聘会,学会了不少时髦的词。

吴易跟两人寒暄了几句,便就找秦小渝说话去了,“怎么你出去了一趟,带回来的全都是病弱妇孺啊?”

“唉”,秦小渝听他这么说,自己也觉得有些憋屈,“没人肯来,都嫌咱们这边偏。小裴是他哥送来的,说在咱们村里面修身养性,知道咱们这儿财务.人际关系都简单才肯来的;田心柔则是要带着她女儿上班,在别的地方找不到工作,没办法才来的。”

这两人的组合的确是可以称得上是病弱妇孺,可是秦小渝也没有办法,火星庙实在是太偏太远了,她想要招的人才宁愿在省城找个钱少离家近的,也不愿来这里“奉献青春”。

“太远了。”

“交通太不发达了。”

“我不敢去村子里生活,那里没网没电,太可怕了。”

秦小渝在招聘会上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这三种拒绝,人们对乡村的偏见根深蒂固,而火星庙虽说比之前已经改善了很多,可对城里人来说还是落后的,是和城市断节的。

她从招聘会回来之后思索了两日,又和魏副书记做了一次沟通,开始积极推进去年所说的六村公路一事,只是如今是春雨季,要等到四月下旬才能开工。

“村长们还挺支持这件事的啊?”吴易有些惊讶,这一次六村合作社一起开会,竟然没有人找理由推脱,而是积极协商主动出钱,倒是让他白担心了。

秦小渝伸了个懒腰,翻看下回会议纪要,“虽然我没去看各村的春耕,但我也知道她们肯定在各村的路上吃了亏,大家也不傻,谁都明白要先富先修路,现在不跟着咱们修,以后可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别说他们了”,吴易捶了捶自己的腰,“我这一阵去各村查看作物,腰都要断了。”

“吃了亏就是比之前积极得多”,秦小渝笑得有些狡猾,可随后又叹了口气,“这六村之间的路是有着落了,可什么时候能将公路修到山外,什么时候又能将小绿皮车升升级呢?”

这是她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制约火星庙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可这两个问题却不是火星庙一村甚至是六村一起能够解决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