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第195节(1 / 2)

加入书签

算一算,怀铭一家上月写信准备启程回京,差不多中秋前后到,只是没想到这么早就到了。

前院管事这才出来,躬身笑道:“老爷,正房摆了酒席给大爷一家接风,就等您入席了。”

“怎么叫小孩子等。”沈聿蹙眉起身,一左一右抱起两只崽:“走,咱们入席!”

怀铭夫妇迎出正房,向父亲行了大礼,沈聿只顾含饴弄孙,目光在他们身上停留了片刻,便让赶紧起来开席——别饿着孩子。

怀铭无奈叹气,他们离家六载,为赶在中秋之前回京日夜赶路,见面连问都不问一句,眼里只有孩子,隔辈亲真是天然本能啊!

饭菜是贺老板亲自送来的席面,多半照顾长子长媳的口味,许听澜特意去书院接芃姐儿回来,又叫回怀莹怀薇两口子,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吃一顿团圆饭,还请来昆曲班子唱堂会,哄老太太乐呵乐呵。

两个小孩子在任地淘气惯了,根本坐不住,吃饱了就围着院子又跑又闹,戏子在台上演,俩人在台下演,逗得满堂笑声不断。

虽然好像少了点什么……

……

怀铭回京后等待朝廷的安排,得以偷几日闲暇陪伴祖母和父母,沈聿也推了不少公务,每日申时便下衙,一家人围坐说话,听他们夫妇讲述闽海的风土人情,开海的经过等等。

每天热热闹闹的,险些忘了去贡院接怀安。

好在许听澜看了一眼黄历,才后知后觉的想起小儿子还在贡院里关着呢!

怀铭也恍悟到自己回家已经三天了,怀安第一场考试恰好结束,于是自告奋勇,去贡院接弟弟。

怀安拖着沉重的考箱,随着拥挤的人群出场时,面色有些疲惫,但看到几年不见的大哥,还是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

“大哥,你还好吗,嫂嫂和孩子都好吗?!”怀安围着怀铭转了两圈,看到他不缺胳膊不少腿,心里踏实了一半。

“好得很。”怀铭道:“回去再说,爹娘担心你呢。”

怀安一脸感动:“是吧?”

“是啊,食不知味,寝不能眠。”怀铭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回家的马车上,怀安迫不及待的给怀铭讲题。

乡试第一场,是两道四书题,四道五经题,共六篇文章,但考官阅卷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就是只注重《四书》两道大题,只要这两篇文章写好,其余四篇《五经》倒不太重要。

因此怀安只把两道大题的破题承题讲给怀铭听。

怀铭倒有些惊讶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单听他的描述,切题十分准确,立论也不错,只看用辞和文气如何了。

“那当然,我背了一肚子的程文,照猫画虎也能凑两篇出来了。”怀安道。

怀铭一听便知道背后有高人指点。

“大哥,明天再进场时,你劝爹娘他们别太担心,我能照顾好自己!”怀安道。

怀铭满口应着,心里升起一丝愧疚。

“等我考完再带着孩子们玩!”

那丝愧疚荡然无存……

生员出场之际,他们的试卷会被被收集起来,送到明远楼后的阅卷场所——至公堂。

至公堂分为外帘和内帘两个部分,在外帘官的监督下,纸卷被整理码放、清点数目,污损的试卷会被逐一剔除,再将其余试卷送入弥封所糊名用印。

糊名后的考卷会被送入誊录所,上百名誊录官等候在此,统一用馆阁体誊抄,以防止有人私通考官,用字体舞弊。

这个过程即为“糊名誊录”。

誊录过后的考卷送入“帘内”,通过抽签分派给几位同考官,开始阅卷。

八股文有相对客观的阅卷标准,同考官会从“理、法、辞、气”四个方面逐一批阅,将文章分为三个等级,用蓝笔加标记,并将“上等”推荐给主考官,又叫“出房”。

这时就体现出第一场考试的重要性。第一场考卷一旦“出房”,只要第二、三场不出错,基本可以取中了。

倘若第一场发挥不好,第二、三场发挥的特别出色,或许也有机会被同考官“补荐”。否则此人的试卷压根不会出现在主考官的面前。

譬如怀安的试卷,就在第一场阅卷中被评为“中等”,剔除出局了……

……

回到家里,为了让怀安保持体力,所有久别重逢的欣喜都暂时被压制了下来。

因为太累太乏,怀安睡的很早,几乎是一沾枕头就迷糊过去,一夜无梦。

次日精神虽然好了许多,身上却腰酸背痛,好在后两场考试不比第一场的难度,且是怀安相对擅长的。

第二场考的是“论、判、诏、诰”等官场应用文体。怀安从小跟着老爹混迹各个衙门,对这些官场移文本就熟悉,又被谢彦开着重训练过一段时间,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第三场考经、史、策,考察生员对古今政事的见解。空坐书斋的读书人哪里懂得政务,只要不犯忌讳,没人要求他们写出什么真知灼见来。

因为第三场恰赶上八月十五,夜幕降临,望着被几抹残云拥着的一轮盈月,看着被娘亲塞进考箱里的几块月饼,怀安抱着可怜的自己,突然无比的想家,含泪哼了一首《铁窗泪》……

终于熬过了整整九天六夜三场考试,身体严重透支,走出贡院大门时,看到一大群接他出考场的家人们,只觉得头重脚轻,浑身酥软。

真不是人受的罪啊!他一个“习武之人”尚且如此,遑论那些久坐书斋的文弱书生呢,难怪每年都有不少晕倒患病被抬出去的考生,三年的努力功亏一篑不说,还怕有性命之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