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天下 第1803节(1 / 2)

加入书签

“如今敌我双方,明面上的终极名将,我方比敌军多出四位,一一牵制后,已经足以强破大阵……”

……

随后在场众人,纷纷提出各自建议,完善细节,补充缺漏。

会后,众人便纷纷离去,紧张且忙碌各自指责,特别是整编和安置新至援军。

……

“参见吾主!”

军事议会后,众人散去,离主武信便前往会见大离援军。

此次援军,分别由大离五方地皇统帅,每方各自统帅了五千万大军,大半是各自嫡系或亲近兵力,合计两亿五千万之众,确实是整个灭元联盟中,驰援大军数量最多的一方。

“灭元风暴”至今,大离仙庭确实是倾尽全力,大离六帝来了五个,仅剩拜月大帝貂蝉,辅佐离后长孙无垢镇守大离本土。

十八位皇者,四大仙皇、四大战皇、五大天皇、五大地皇,至今全部调来。

就是二十七位王者,百位国公,也被调来了大半!

可以说,此次“天都大决战”,大离仙庭堪称倾国而出,是真正的孤注一掷,背水一战。

此战若败,大离仙庭没被覆灭,也会国力大衰。别说晋级五尊之一,估计连保住七帝层次的超级强国都难了!

“今日尔等好好休息!明早将以五皇大军为先锋,重在挡住敌军冲势,以消磨敌军为主,具体情况,相信诸位都有了解吧?!”

离主武信看向五位地皇,直接了当吩咐道。

“我等为先锋?为了大离,鞠躬尽瘁,就怕辜负吾主厚望啊!”

袁术眼皮一跳,身体微颤,明面视死如归又暗里明显胆怯地迟疑着讪讪出声道!

“喏!”曹操二话不说,爽快应道,一副闷头听令的忠臣架势!

“大离永昌,我方必胜!”

刘备拍了拍胸膛,精神亢奋地连声应道!

“必不辱命!”孙坚郑重应道。

“不知可有帮手?老臣怕辜负圣恩啊!”袁绍迟疑着询问道。

“连番血战之后,将乏兵疲。但时不待我,已有强敌挥兵我国,所以……我军必须尽快结束此战,回援本土!正该以新力军为先锋,部分精锐军团策应,尽量为先前精锐争取恢复时间!”

看五大地皇的反应,离主武信面无表情,却依旧耐着性子稍微解释了番!

五大地皇中,中魏皇曹操的综合能力、势力和战力最强,但野心最大。

此外,西蜀皇刘备重名,南吴皇孙坚重义,北冀皇袁绍重权,东仲皇袁术重利。

人心百态,只要认真执行军令,完成任务。离主武信也不会计较过程,只重结果,而且只要力量占优,又拿捏住各自缺点,驾驭不难!

同时,这也是离主武信选择调来五大地皇的主要原因之一!

身为大离元老,五大地皇的势力和资历极大,原本分镇一方。如今大离动荡,强敌压境,提防五大地皇不足于内镇外御,也提防心思生乱,倒不是离主武信怀疑其忠心,而是本性和能力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以离主武信的评定,按照中域标准衡量的话……

五大地皇中,只有曹操是顶级天骄兼高级名将,实际上,武信怀疑曹操已经是顶级名将,只是隐藏较深。

刘备是高级天骄兼中级名将,距离顶级和高级也就半步之遥。不过,刘备重名,虽然最为虚伪,反倒最让离主武信放心,因为重名者不敢轻易污名!

孙坚是中级天骄兼高级名将,潜力基本已尽,个人和南吴军的战力,不逊于刘备的西蜀军。

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垫底,都是初级天骄兼初级名将,战力也垫底,而且缺点明显且突出。但是,二袁的人脉势力却最为庞大,四世三公可非浪得虚名,特别是在南域!

南域是大离大后方兼基本盘,如今大离仙庭的所有军队,大半是从南域征召、训练和成长而来,更能保证军心和忠诚。

不只是五大地皇所率大军。便是大离禁卫军和大离精锐军团,很多兵卒也是从南域大军挑选而来,这就是元老的优势了!

所以,五大地皇虽然出自偏荒南域,其人脉关系,说遍布大离仙庭军方,一点不为过!

这也是五大地皇基本待在南域,没怎么在中域发展,成长速度有点跟不上大离发展速度和局势、对手的变化,却依旧身具高位的真正原因!

……

“吾主敕令!此战若胜,中魏军伤亡不比战绩(杀敌数)多,将由中魏皇负责掌控和治理大元天部!或者大离各州,任选其一主治!”

五大地皇离去执行军令后,离主武信还特意宣旨,也算保证和承诺!

“吾主敕令!此战西蜀军防线不失之余,若是战绩在伤亡一倍以上,战后加封西蜀皇为仁帝!除果位外,享大帝一切待遇特权!”

“吾主敕令!此战南吴军若战绩辉煌,位列五大地军前三,特赐三个王者果位、六个国公果位、十个侯爵果位,可自行赐予!”

“吾主敕令!此战北冀军若能严守防线,战绩位列五大地军前三,加封大帝敕位!若是战绩最末,剥夺北冀皇之名!”

“吾主敕令!此战东仲军若能严守防线之余,战绩位列五大地军第一,天都战果优选两成;第二则优选一成半;第三则优选一成;第四则优选半成;第五……伤亡抚恤由东仲皇自行承担!”

第2564章 命运彼岸

中下层军队的对战,最为血腥残酷,规模越大的战局,越是如此!

以“天都大决战”的终极规模,充当先锋军的中下层军队,简直是把军队扔入“超级绞肉机”中,真正的九死一生,幸存者十难存一!

大离五大地皇,长期镇守大离仙庭大后方。除了南吴皇孙坚,其他四皇都颇为惜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