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2)

加入书签

江辞有条不紊地陈述着自己的观点,分析了新令的不合理性。最后又加重语气道:“为官者为民,还请杜大人三思啊。”

杜松新上任便有人对他的令制指指点点,本就十分窝火,更何况还是一个女子,便不服气地反问道:“本官尚在嘉州任职时,就已耳闻青阳郡有二绝,一是青河的鱼,二是云山的草。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成的宝贝为何不用啊?百姓们捉了鱼、挖了草,自然就能换得银子,如今国库空虚,国不立,民如何存啊?本官调整赋税,自然也是为民。”

“大人,我从小在青阳郡长大,父亲察访时也往往带上我,青阳郡的情况我了如指掌。据说父亲刚到青阳郡时,青河年年洪涝,周边村县年年被水灾所扰,严重时农民颗粒无收,上万人流离失所。父亲夙夜难寐,花费了很多精力才找出原因,一方面加固堤坝,一方面挖渠引水,更注重保护河畔草木,设立禁渔期,由官府统一捕捞分配,保护了青河的同时也使青河鱼更为珍贵,世人才会对青河鱼十分向往。大人难道不知‘物以稀为贵’吗?再者青河自云山而发,父亲便命人看守云山,父亲说守住了青河的源头便是守住了青阳郡。云山虽然药草众多,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加以节制,自然会有挖完的一天,这暂且不论,大家都去捉鱼挖药草了,还有人种田制物吗?等到市面上到处都是青河鱼虾和云山花草时,原本的珍贵之物只会一再贬值……”

然而不等江辞说完,杜松就摆了摆手说:“本官还有要事在身,你且退下,明日再说吧。”

——这老东西,真是冥顽不灵。

江辞腹诽,正打算离开时,只听见一个官差冷嘲热讽道:“妇人之见罢了,我们杜大人可是历经了两朝,其眼界岂是你这个黄毛丫头可比拟的?”

江辞想起江秋声在时,她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万千宠爱都集于一身。

江秋声教她念书习字,许她习武练剑。

她的母亲虞秋月,因生她难产而亡,她在江秋声的书房里看见过虞秋月的画像,果真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仿佛照镜子一样。

小时候,夏婆婆教江辞针线女红和洗手羹汤时,江辞常常扎着手指、烫着手背,不由得为夏婆婆的一双巧手惊叹不已,夏婆婆却笑盈盈地说:“要说针线活和做菜的手艺,倒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娘亲。”

江辞有些伤心,也有些憧憬。

她想:要是娘亲在世,那该多好啊。

夏婆婆又说:“你娘可是个大好人啊,在怀着你的时候,不顾自身安危下河救人,因此落下了病根,身子孱弱。生产时又败坏了气血,当天便撒手人寰了。唉……”她抹了抹泪,“可怜的孩子。”

后来有不止一人劝说江秋声,让他趁着年轻,续弦要个儿子,曾经沧海难为水,江秋声与虞秋月琴瑟和鸣,哪里还会倾心其他女子呢?索性借口道:“江某有阿笑、阿辞足矣。”

那人又说,终究是个女娃娃。

江秋声不悦,简简单单“送客”二字便表明了立场。

从此再无人前去说媒。

江秋声会带江辞去视察民情,遇到问题时会主动询问她的看法,倘若他觉得她说得对,便按照她的想法来实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