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并无准备(1 / 2)
由此及彼,想明白对手的动机,也就明白了其要达到的目的。赵昺意识到董文直将藁城打造成一座坚城,目的并不是做一个铁刺猬,以吓阻**不敢攻城。而是要当一个铁核桃,让**付出巨大的代价。
赵昺认为董文直已经断定**不会停止北伐,放弃收复中原的决心,当然也不会在自己身后留下一根钉子,那么此战就不可避免。而其也明白以自己的实力是难以对抗强大的**,但他无路可退,只能决心一战。
当然董文直也不想让**轻易得到,又知**火器犀利,在野战的情况下根本占不到便宜,于是就围绕城池修建堡寨、加固城池,层层设防,与敌近战以抵消武器上的劣势,让**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既然抱着必死的决心守城,自然也做好在城破之后巷战的准备,而巷战向来是攻方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守方可以充分发挥熟悉地形的优势,将每一座房屋、街道当做战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杀伤敌军。
赵昺知道**当前的攻坚能力毋容置疑,自收复江南之战起破城无数,攻城战术自上而下皆十分娴熟。而在这个时代,一旦城破守便标志着城池已然失守,守方或是弃城而逃,或是放弃抵抗投降,少有巷战发生,如此也导致**缺乏巷战的经验。
而野战与巷战最大的不同在于,战场被无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建筑分割,任何战术单位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而狭窄的场景之中,这给本方观察、火力的运用都带来了限制。同时,对于你的敌人而言,这个问题也是同样存在,只不过他们对于场景的构造更这熟悉,并且处于守势,这一切都更为使得巷战术成为最复杂的步兵战术
而巷战的显著特点一是敌我短兵相接、贴身肉搏,残酷性大,二是敌我彼此混杂、犬牙交错,危险性强。在敌对双方势均力敌时,要想速战速决,困难是较大的,攻方除了包围,短兵相接等战斗形式外,参加巷战的人员成分复杂,使你敌我难辨。
总体来说,“巷战”这种作战方式,是敌对双方的水平拉到基本一致,即便是暂时占据上风,也会因为无法大面积进行战斗,从而不得不进行贴身肉搏,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千斤力气打在棉花上的感觉,甚至还打不到。再加上,巷战最恐怖的地方在于,你不知道谁是敌人,种种因素相加,这就让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谁赢谁输,就成为未知数。
但赵昺在前世曾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古代条件下不会爆发巷战。因为其以为古代一个城市最坚固的建筑,其实就是城墙,所以守军主要就是依托城防进行抵抗如果城防工事被突破,城墙被摧毁了,或者突破了,城内守军因为缺乏坚固的建筑,就没有条件依托其它建筑继续进行抵抗了。
其次,古代战争都是冷兵器为主,***即便有也都是比较笨重的,主要都是在城防工事上配置和使用,城市内是没有的。最多就是利用弓箭这种冷兵器时代唯一的远程杀伤武器偷袭敌人,但是这种杀伤对敌人不可能造成太大规模的人员伤亡。
不过赵昺却也看到有人以发生在明末的洪都之战作为反击。彼时陈友谅以号称六十万大军进攻只有两万守军的朱元璋留守部队,但是此战在守将朱文正指挥下,整整打了九十天,终于等到了援兵到来。
在战斗中,朱文正合理的将手下将领安排在各个城门,并在城门后安排了士兵,用以梯队进攻,以保证每一道城门都不至于失守。同时,朱文正广泛利用城内群众基础,发动群众,制造舆论,灌输誓与洪都城共存亡的思想,使人人都对城外的敌军同仇敌忾。
如此即便是某一道城门被临时攻破,很快就有替补的士兵跟上来,这就让敌军前进的道路十分艰难。与此同时,洪都城内的百姓,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勇气,不断地想尽办法来阻挡陈友谅大军的进攻,也给陈友谅造成很大困扰。
也就是说,朱文正所在的洪都城,利用城内的地势,以及优厚群众基础,并充分发挥了巷战中“谁熟悉地形,谁就能少吃亏”的原则,给陈友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最终此战的结果是,朱文正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之下进行了一场完美的“巷战”。
在这一战中,陈友谅原本是占据非常大的优势的,兵力充沛,武器先进,而朱文正却相形见绌,不仅缺兵少将,现有的条件也不足以抵抗,但朱文正巧妙的利用地形优势,让陈友谅吃尽了“巷战”的苦头,以至于数十万大军,最终无功而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