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并无准备(2 / 2)

加入书签

赵昺以当下的角度评价,坦白来讲朱文正在这场战斗中,确实是占据了“巷战”的优势,才能坚持如此之久,利用城市中复杂的道路环境,以及广泛群众基础,才能最终获胜,若不是因为是在城市之内,而若换一个开阔场所,即便是朱文正再厉害,也还是会被陈友谅逐一消灭。

虽然现下与历史上几十年后爆发的战斗,攻守双方装备和实力不具可比性,但赵昺以为也具有参考性。

首先,当前己方计划以第四军攻取藁城,他们的总兵力不过三万,与陈友谅的六十万兵力差距是天地之别。而藁城可以动员的兵力至少在三万以上,而巷战开打也可以认为全民皆兵。虽然在装备的差距上可以抵销敌方部分实力,但兵力上仍然有着巨大差距。

其次,己方在敌方百姓来看是闯入自己家园烧杀劫掠的侵略者,对他们存在着天然的敌视。而城中守敌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必然会拼死抵抗。加之董氏在藁城经营几十年,家中的奴仆与其是利益共同体,而城中百姓更是依附其生活,或是受其恩惠和庇护,群众基础坚实。

再有,一旦进入城池,**的火炮等重武器会受到地形限制,难以发挥作用,甚至由于视线受阻造成误伤。即便有**在威力上的优势,却在狭窄地形中近战时并一定比长矛大刀有用,而弓箭手可以在暗处射击,又不会暴露自己。

赵昺想了想,并没有贸然提出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孙恺汇报下攻取藁城的详细作战计划。毕竟他现在是皇帝了,掌握方向和大局即可,不可能若过去事无巨细都要过问。而每个部队具体如何打,采用什么战术并不了解。

孙恺虽然觉得皇帝话锋突变,过问起己部的详细作战计划,觉得有些不解,但是并非毫无准备,毕竟在休整期间,他们也在积极备战,并对藁城的特点有针对的进行训练。于是便拿过城图讲述起如何排兵布阵,如何组织进攻详加讲解。

其实**经过多年作战已经针对不同行事的战斗总结出规律,只需在具体实施时根据实际情况在细节上做出调整。赵昺听着其的汇报,果然没有脱离这个套路。

首先在战术上扫清周围据点,采用围三缺一对敌实施包围,并派出部队布置打援、布置伏兵追击逃敌。确定主攻方向后以火炮轰击城池,破坏其城防,杀伤城上敌有生力量。与此同时派出部队清除城前的障碍,填埋壕沟,组织部队准备攻城。

而后会视炮击效果再决定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炮击,然后对城池展开进攻。考虑到藁城城池较小,虽然经过整修,但依然薄弱,所以孙恺准备从最为薄弱的城门进行突破。一边组织突击队登城,一边组织力量破门。

一旦打开突破口,便命令预备队迅速登城撕开缺口,与敌争夺城墙将之驱逐,或趁势打开城门。而一旦失去城防,或是城门被打开,敌军此时往往便会士气全无,弃城突围钻入**早就布置好的埋伏圈......

听着汇报赵昺暗自叹口气,果然依旧是老战术,其将重点依旧放在城墙的争夺上,具体就是大炮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大炮轰......直至城上敌军无力抵抗。而对城中的战斗则只是一句‘入城后迅速展开追击,消灭残敌’而概之,对于巷战根本没有具体措施,甚至可以说就没有准备。

当赵昺提出一旦敌军在城破后并没有放弃抵抗,而是依靠事先准备好的街垒、房屋和街道进行有组织的巷战时,其将如何应对时,孙恺居然愣了,好一会儿才讪讪的说城破之时敌军逃跑还来不及,怎会进行抵抗呢?再说在攻城之战中,敌军主力已经消耗殆尽,想组织巷战也难以做到。

赵昺此时只能叹口气,从藁城董氏家族发展史及与蒙元朝廷恩怨说起,又将自己途中所听到的藁城城中民情和舆情告之,分析了董氏此时的心理活动。孙恺听了也郑重起来,觉得自己的作战计划真的漏掉了点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